“卡这条过了!”
这第一场戏本来就很简单,凭借梁家晖和余南的演技,自然是很轻松的通过了。
接下来剧组又召集群演,拍摄一些逃荒灾民的镜头,有人拿着拐杖有气无力的走着,有人身体虚弱干脆是躺在地上,总之突出当时年代的悲惨情况。
投名状的故事背景是太平天国时期,自古大的动乱往往与自然灾害难紧密相关,太平天国起义前十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十年。
1841—1843年黄河连续三年决口。1846年,全国很多省份都发生了持续旱灾。1848—1850年,东南各省又出现了“大水奇灾”。
尤其是在偏僻贫穷的桂省,大的自然灾害就发生了20多起,自然灾害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了生存争夺土地、水源和生存空间的土客械斗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这一年全国还未从黄河决口的巨大灾难中缓过气来。江苏等地又接连发生了大地震,地震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苏、浙一带地区的地震仍然陆续发生。除了地震之外,很多地区还发生了水旱灾害。
1855年至1856年,太平军在赣省、皖省、鄂省等地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此时长江流域很多地区的旱灾依然严重,在战乱不止的情况下,旱灾情况越加严重。
由于干旱持久,湖泊干涸、土地龟裂,气候异常干燥,致使蝗虫蔓延。太平天国统治区内大部分地区遭受蝗灾,遍野飞蝗,蝗虫所过之处禾稼荡然无存。当时的人记载道:“蝗虫食禾如疾风扫叶,顷刻而尽。”
由于大片庄稼被吃光,很多地区秋后颗粒无收,粮食价格暴涨,饥民遍野。
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据文献资料记载:“江北大饥,斗粟值金一两”,“两淮人相食”。
在扬州地区“乡民苦无水饮,田中禾尽槁。飞蝗蔽日,翅戛戛有声。”
在常熟地区,“禾稻刚秀,非头即根咬断,即千百亩,亦可顷刻而尽”。
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给太平军的征粮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困难。为此清军曾欢呼不已:“蝗虫将瓜、镇、金陵贼种之稻全行吃完,此所以克复有期。”
如此境地,太平军如粮食可供应,紧张的粮食供应使得军心渐渐动摇,生存更加艰难。
对于这种情况,曾国藩曾在奏折中说道:“目下芜、繁、南、宣、太、石、青等县粮食甚少,民与贼均有乏食之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