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平身!”朱元璋沿用皇帝的专属台词,“谁有本奏?”
“臣有本奏!”李善长早就憋着劲儿,见此情况怎肯错过。
当即出班,“皇上,如今百废待兴,朝廷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臣建议,重开科举,刻不容缓。”
“臣附议!”刘伯温出班道。
接着,王广洋、宋濂等几位文臣附和。
许青本想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见状便收了心思,再好的国策没人执行也是枉然,眼下最重要还是人才。
朱元璋轻轻点头,“爱卿所言有理,咱对科举制度不甚了解,李爱卿详细说说。”
“臣,遵旨。”李善长拱了拱手,侃侃而谈。
徐达、常遇春等武将哪懂这个,听着李善长舌灿莲花,眼皮子直耷拉。
这两天他们都没睡好,此刻只觉得困意连连,都强忍着打哈欠的冲动。
宋濂、刘伯温时不时的插话,为朱元璋讲解科举制度。
朱元璋也听得直打瞌睡,主要是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
科举共分为四大步: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参加院试的叫童生,成绩一共分为六等,只有取得前两等的才叫秀才,只有秀才可以参加下一轮考试。
接下来就是乡试,这个乡试可不是在乡镇考试,而是省级统考。
正常来说,只录取前30名,取得此名次,才能获得举人称号。
然,举人并不是终点,还有地狱级的考验等待着他们——会试!
全国只取前100名,取得名次的考生会获得一个称号——贡生。
只有取得前20名的贡生,才叫进士。
而进士并不是终点,他们还要经历最后一道考验——殿试。
这最后一道关卡有皇帝亲自把关,由皇帝提问,考生作答。
皇帝会根据考生的表现,评定成绩,共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的学术称号是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一切有皇帝裁定。
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员,殿试第一叫状元。
因此,文人的终极目标——连中三元。
然而,考试也不是随时都能考的。
乡试三年一次,通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红 作品《大明:开局剧透朱元璋》第123章 重开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