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赚外国人的钱。”
“咱们瓷器、丝绸、茶叶、香料就连女人胭脂水粉,到了国外也是天价。”
巴拉巴拉
很快,朱元璋陷入许青描绘的美好蓝图中。
良久,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四弟,咱之所以抑商,就是因为无商不奸,怕他们鱼肉百姓,你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心都多黑。”
“我知道!”许青点头,“皇上可以设定专门的律法、税收等一系列措施抑制他们。”
“皇权至高无上,届时,即便他们没有触犯律法,但只要你想,一样能整治他们。”
朱元璋沉思良久,缓缓道:“这个咱得好好考虑考虑。”
“嗯。”
许青知道观念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朱元璋深受贪官、地主剥削,对他们恨到了骨子里,需要时间慢慢转变。
但一味的抑商,对国家实无好处。
只有经过商业,才能完成工业化的转变,为大明带来新气象。
许青也没想着一蹴而就,总得让他有个心理接受过程。
就连后面海上通商,许青也没想着只让朝廷来做,民间百姓同样可以,只有将蛋糕做大,百姓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不过从今天朱元璋的表现来看,许青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
他清楚朱元璋的为人,虽然有诸多缺点,但他是真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只要能改变百姓们的困窘,就算他不喜,也会去做。翌日,歇了一个多月的许青终于上朝。
憋足了劲儿的六科十三道再次发起攻势,控诉许青的僭越行为。
朱元璋直接当着群臣的面,赐予许青参政之权,言官再次无语。
规则在朱元璋手里,他说啥就是啥,他算是将最终解释权玩明白了。
经过这几个月的发展,大明已经渐渐步入正轨,经户部调查,现在复耕已达到战乱前的七成,预计年底,就会全面复耕。
朱元璋听了甚是开心,散朝后宴请百官,以示庆祝。
官员们虽理念各不相同,但都盼望着百姓们过得更好,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许青忽然想到一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但凡国家建立之初,大多君臣一心,吏治清明,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奸臣、佞臣陆续出现,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这种苗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红 作品《大明:开局剧透朱元璋》第136章 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