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荣宝斋书局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字坏了,再重新更换一个即可,因为后来张唐卿又把数量增加到了五千套,所以,荣宝斋书局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两三贯钱,哪怕是卖十贯钱,都赚的盆满钵满。
“如果他们以十三贯的价格卖给书商,市场价要多少钱才比较合适?”
“至少二十贯。”
但周记印书坊不可能以成本价出手,不赚钱不说,可能还要亏钱,这是周家不允许的,或者说是赵允让不允许的。
“往京师送一千套天圣字典,交给周礼和赵咸迎,让他俩去办妥和买交货。”
自从周礼和赵咸迎入京后,已经两三个多月时间,还没回来,听说国子监不让他俩走,他俩一直在国子监等地方教授拼音法。
最主要的是这俩人也不想回来,开封府繁华,不是宜都县城可比的。
“一千套?可朝廷只给了一万贯,采购五百套。”
“告诉周礼,就说因为印刷量巨大,我们的成本降低了不少,所以我们不沾朝廷的光,准备了一千套。”
“是。”
“其他的,全部放到荣宝斋,市场售价十二贯,批发价格十贯。”
卢有道惊呼:“东家”
“按照我说的办。要是这一次不能一棍子把周记印书坊打死,未来还有李记王记。”
价格战,历来是商战最主要的手段,也是立竿见影的手段。
就在周记印书坊的天圣字典即将要上市之际,荣宝斋忽然低价销售天圣字典,周记印书坊的书怎么办?也跟着低价销售?一套赔三贯钱,三千套就是一万贯,即便周家再有钱,也要心疼半天。
再说了,赔的可能不止这一点钱,前期所有的投入都会打水漂,整套的天圣字典雕版将会毫无价值,唯一值钱的雕版师傅,也会成为周家的累赘。
说不准,张唐卿能以极低的价格,捡一个印刷厂,设备是现成的,厂房是现成的,甚至连印刷工人都是现成的,可能比自己建一个的价格还要低。
处理完了荣宝斋书局和荣宝斋制墨堂的事情,张唐卿一步一步的往家里走去。
益都县越发的繁华,走街串巷的小贩,站在大街上拉客人的龟公,急色匆匆的行人,构成了一副太平盛世景象。
“可是张大官人当面?”
“正是张唐卿。”
“哎呀,张大官人,您尝尝我家的羊肉烧饼,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