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
耳边传来了别人的咆哮声,“为何?为何我就没想到是周礼的句子?”
“天啊,有两道墨义,我记错了。”
墨义和贴经,一般卡的都不严,只要能全对百分之八十以上,基本都没问题,关键还是在诗赋。
黄寿远远的看到张唐卿出来了,小跑过去,“大人,如何?”
“还不错,回家再说。”
“累死了。”
刚收起来的卷子,立刻被人送到了太学后院,由外帘官员接手,对试卷进行初选,凡是有污渍、损毁,或者没有避讳当今圣上的字体,一律先行黜落,连被送到监试官面前的机会都没有。
再看看有没有特殊的符号等暗号,如果有,黜落。
检查完后,每二三十分卷子订成一册,进行弥封,官员盖上印,表示已经检查完毕,下一步会送到誊录官手中。
誊录官拿到弥封过的试卷后,会对试卷进行编号,例如第一本则会被变为天字一号,第二本天字二号,第十一本,则是地字一号。
编完了号,再送到下一个人手中进行誊录。
誊录也有要求,即便是应试者的错别字,都要原封不动的誊录上。
等誊录完毕,再对读,确定没有错误,才会送到内帘官手中。
内帘官,就是以监试官张观为首的官员,哪份卷子中,哪份不中,全在他们的手中。
张观会随即把上百卷试卷分给考官。
一般,考官先看贴经和墨义,不管是贴经也好,墨义也罢,只要错上两道题以上,黜落。
只是这一环节,估计能刷下一半人。
当然,开封府这一环节黜落的可能少一些。
因为锁厅试大部分是有官身的人,科举考试的压力不大,并且平时还要忙于公务,对经书的背诵,远不如普通士子扎实,所以,被黜落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随后,才是重点,诗赋。
如果一个考官觉得不错,会在试卷上写上中,交给另一个考官,只有两个以上的中,才会被送到张观和庞籍手中。
只要是张观和庞籍两个人都写了中,就意味着这份卷子被选中了。
如果只有张观或者庞籍一个人写中,怎会单独搁置,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不是中。
一千多份卷子,十个人看,并且不是被看一遍,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