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道由朝廷颁发的公告,当然俱是出自乔衡之手。
如果说朝廷以明文律令的形式,彻底废除民间的潜规则“冷籍制”一事,令普天下读书人精神一振的话,那第二年加开恩科一事,在民间造成的轰动不啻于一场另类的地震。
这里要从科举的举行时间说起。
如果不加开恩科的话,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倘若放榜时名落孙山,便只能再熬三年。而且在待考期间,考生最好祈祷朝中没有大事发生,否则朝廷诸公说不定会把时间再次推后一年。
然而即使次次科举都按期举行,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个三年可以等待?
对于无法习武的普通百姓来说,能活到七十虽已是“古来稀”。
乔衡曾细数过本朝自开国以来诸位皇帝的寿数,哪怕养尊处优以皇帝之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在四十左右驾崩。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举行恩科,就相当于众人能额外得到一次科举参考机会,如何不振奋人心?
而提到恩科二字,就不得不再讲一讲宋代的恩科了。
那时的恩科分为“特奏名”、“特赐第”两类。
事实上,前者不过是给屡试不第的年高考生的一个安慰奖,后者承于唐朝的敕赐及第制,是由皇帝自上而下的特赐给符合条件的非进士出身者一个“进士第”,与其说是一种人才选拔方式,倒不如称其为人才嘉奖方式。
然而无论是哪种,都与后人想象的那种常规意义上的科举考试没有不同。
后世众人印象中,那种遭逢朝廷盛典就会举行的“恩科”,要等到清朝才真正意义上崭露头角。
而现在,乔衡把这在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恩科制,提前搬上了历史的舞台。
且既然能加开一次恩科,那么就能找借口开第二次,凡事缺的就是一个“先例”。
想当初皇帝在听到乔衡提出这种恩科方式时,先是怔愕,继而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种区别于传统形式的恩科方式,对于现在的局面,简直是再适合不过了。..ćőm
纵使江湖上的有识之士,看出了朝廷的背后的真正用意,他们也无力阻挡。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考盛举。
五岳剑派自从重新结盟后以后,各门派弟子纷纷从各地赶来,聚于华山观察着朝廷的动向,随时准备殊死反击。
在他们看来,朝廷那边接下来剑指五岳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