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可以歇息的日子。
只不过对于这一年的句容百姓而言,很多人都没时间歇着。
织造大院完成了三轮优化流程之后,打通了采购棉花至织造印染、仓储所有环节,当第一批棉布完成时,顾正臣请布行掌柜亲自盘看,确系结实耐用,不输市面上任何棉布,这才放心下来。
印染提花,顾正臣并不做要求,这些棉布直接卖给户部或兵部,说白了,这是军需品,军队棉布不需要花里胡哨的颜色,更不需要过多的花印。彡彡訁凊
民间织造,从摘采棉花到一匹棉布,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毕竟不是职业织造,百姓家的妇人虽无法相夫教子,但也需要照料孩子与公婆,每日抽出点时间织造,总不会太快。
但句容织造大院则不同,搅车、弹弓的应用,让棉花的处理效率超出了往日五六倍之多!
比如弹棉花,传统工艺一日只能弹一两棉花,需要十几人才能供得上一台纺车,但引入悬吊大弹弓之后,一日一人可弹四五两棉花,只需要三四人便可供得上一台纺车所需。
还有新式搅车,更是让捍棉花提升了七八倍效率。
技术就是生产力,这句话一点不虚。
虽说纺织环节的改进有限,但整个流水线的工艺,无缝对接的方式,集体织造,专职织造与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都让纺织效率变得前所未有。
在整个流程变得更为流畅,梳理了一些细节问题之后,县衙再次抛出招募告示,并特意放了所有人一日假,让其回家当说客,拉人头,多拉一人织造、裁缝等能手进来,奖励二百文钱。
这一招的使用,让第二轮招募变得更为简单,加上织造大院运作半个月,从未听闻过有任何问题,甚至里面还能一日吃三顿饭,这让不少百姓家羡慕不已。
顾正臣也没闲着,深入到乡里之间,宣传织造大院,游说百姓家大胆参与其中,并喊出了“忙碌一冬,赚个两税”的口号,原是抵触的百姓,开始接受这种作业方式,送家人进入织造大院。
二轮招募千名妇人,只用了三日时间。
为了解决妇人的安置问题,顾正臣通过置换宅院的方式,将郭家大院北面的宅院收入县衙,代价是郭俊家宅转给了王大户。
有了大量双层床支撑,一间房可安置六人居住,条件简陋是简陋了点,但和后世寝室没多少区别,甚至还大一些。
第二批妇人的到来,让织造作业实现了两班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