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若有近支宗室挺身而出,或许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重树拥明抗清的旗帜。”
黄立眨巴眨巴眼睛,竟预测出了李来亨接下要说的话,不禁苦笑道:“国公大人,我不是宗室,也不姓朱,更不是朱三太子。从年龄上,便能看出来吧,对不上啊!”
我才二十六,长得就这么着急嘛?就算是崇祯最小的儿子永王朱慈炤,现在也有三十多了吧?
怎么会有这个想法,俺就是姓黄,可没什么姓朱姓李的老爹。还三太子呢,要不要弄个风火轮啥的?
李来亨没说话,专注地看着黄立的表情,似乎想从中分辨出真假。只是他嘴角微微上翘,似笑非笑,意味深长。
如果是朱三太子,或者就是崇祯的后代,对于大顺军心存芥蒂,甚至是怨恨,并不奇怪。
毕竟,崇祯是被李闯逼得自挂东南枝的。这杀父之仇,可是不共戴天。
所以,李来亨对黄立的否认,是有心理准备的。
尽管他只是李过(李自成的侄子)的养子,顺军占领京师时,他还小,并不在其中。
但不待他出口,黄立便否认三连,反倒让他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不是做贼心虚,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还能是什么?
自己只提到了近支宗室,他就否认自己是三太子,嘿嘿,到底是年轻,不谙世事,一诈便露馅了。
黄立被盯得有些不自在,还不知道自己的超能反倒引起了更大的误会。
他垂下眼帘,挠了挠头,嗫嚅道:“我真不是什么三太子,可若说崇祯的后代,太子肯定是没了,但定王或永王应该还在。”
“据在下所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时,顺军弃城而走,永王先是被顺军一毛姓将军带到河南,后来失散,又到了凤阳,遇见一位致仕的御史”
根据黄立所记忆的资料,朱三太子唯一有据可察的,应该是化名王士元的余姚女婿。
这家伙又是当和尚,又是当教书匠,最后娶妻生子,一直隐藏到康熙四十七年,已是古稀之年,才被清廷侦缉抓捕。
当然,康小三也没放过这个人畜无害的老人,给其安上冒充的罪名,处于凌迟之刑。
按康小三的话说:“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李来亨看着垂首述说的黄立,微抿起嘴角,似笑非笑地出口打断了他的话,“本国公已然明白了。”
黄立有些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