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轸执笔所拟的备虏策取出来,交给景王,说道:“置防御区之事,我们草草写了一封策子——而太子监国、圣上出巡之事,事情非同小可,我们就没有落于文字”
“事不宜迟,王相,你这就再陪我进宫去见父皇呈禀此事。”景王赵湍说道。
事情如此紧急,每一刻都要争分夺秒。
景王在随扈安排车马之际,就与王禀站在院子里就着灯笼,快速将徐怀他们所拟的京畿备虏策通读了一遍,待要动身之时,他又朝史轸说道:“还是得请史先生陪我们进宫走一趟,有些事能说得清楚”
史轸心里还念着怎么说服家人即刻南下避难,再想到徐怀才是提出京畿防区策的核心,当是徐怀进宫,在官家及诸相公面前解释这一切才合情合理。
不过,在他待要将这事推到徐怀头上,史轸又猛然想到王禀未必没有在诸相公及官家面前举荐徐怀,多半是官家或官家身边的人还是顾忌徐怀的身世,才令景王先随王禀、朱沆赶来打前哨。
想到这里,史轸只得朝徐怀苦笑道:“我勉为其难陪王相、殿下走一趟,其他事只能劳烦军侯照顾周全!”
徐怀知道史轸是说他家小的事,说道:“其他事但请史先生放心,我都会安排妥当!”
徐怀对所谓进宫面圣,心里是不屑一顾的,他甚至会尽可能避免直接进宫。
他却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世会受猜忌,这节骨眼上也不会担心锋芒太甚,徐怀主要还是担心天宣帝与诸相公倘若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他的建言,就很有可能会让他留在京畿协助王禀。
这不是徐怀所期待的,也不是徐怀所擅长的。
就算王禀受命主持京畿防御事,受人牵制的地方也太多了。
对京畿驻军的调动,除了要通过三衙进行外,兵部、枢密院会不会参与进来?
真正决策防御之事时,要不要与诸执政大臣商议,最终奏请天宣帝定度,这其中会受到多少掣肘?
更为关键的,天宣帝的信任是极其不稳定,甚至随时会出现反覆。
这种种糟心事必然会一件接一件的发生,但徐怀又无能为力,他留下来干什么,跟着王禀身后受气?
徐怀还是留在京畿之外,倘若备虏策完全不被采纳,他就率桐柏山卒在外围游击作战,打死也不会桐柏山卒进汴梁;倘若备虏策被采纳或部分被采纳,徐怀就会争取南下,回到桐柏山,在桐柏山卒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大规模的勤王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