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叶说道:“华语流行音乐起步较晚,类型比较单一,这次只分了四个子类,不过也算是很大的进步。
希望今后越来越壮大,能够看到蓝调、爵士等其他类型音乐,更希望能够看到我们自己独有的类型音乐。”
杨叶和邓丽珺简单地回答了一番问题后,步入红馆,邓丽珺问道:“你会不会创造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类型音乐?”
杨叶摇摇头:“我哪有这本事!”
邓丽珺却道:“我觉得你已经做到了啊!”
“我什么时候做到的?我怎么不知道?”
“十六年前,你给我唱乡间小路,打破了以往旧上海音乐和传统民歌的限制,创造出一种简单平实、朗朗上口的曲风,当时你还给它命名为中华民谣,这不算吗?”
“那个嘛,借鉴了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不算吧!再说了,民谣世界各地都有,我这个,只能算有中国特色的民谣。”
“那你帮我制作的两张淡淡幽情,用古典诗词谱曲,风格就很独特,跟西方的流行音乐截然不同,这不算吗?”
“一个人推出几首歌,就算风格再独特,也无法形成一个曲风。
除非就大量的创作者参与进来,获得大量的歌迷,形成市场规模才能算。
比如说这几年随着台湾的城市化,就逐渐兴起了城市民谣。
而且愈演愈烈,迟早形成潮流,那这个流派就诞生了。
只不过城市民谣并非中国独创,是从欧美,从鲍勃迪伦那里学来的。”
杨叶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不过是一直在重复。
七、八十年代台湾兴起校园民谣,到了九十年代,随着飞速发展而带来的城镇化,城市民谣就应运而生。
其实这不过是把美国的路走了一遍。
而比台湾落后的内地,那一波人青少年时期都是听台湾的校园民谣的。
等到九十年代,他们开始步入社会,成为中坚力量,于是在台湾已经式微的校园民谣就在大陆兴起了。
千禧年之后,大陆也开始迅速城镇化,城市民谣自然就应运而生,出现了宋冬野、郝云这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
进入红馆后,杨叶在前排就坐,和旁边的张敏怡打招呼:“大姐,有日子没见了,最近在忙什么?”
张敏怡淡定地道:“还能忙什么,金曲奖和金像奖的事嘛。”
“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