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祥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老型号的歼8根本不敢想的速度,他过去只有在飞失速性能的时候才尝试过。
然而对于现在这架飞机来说,既然试飞站能让他在第一次试飞中就尝试,说明这个速度仍然相对保守。
“收到。”
很快,在场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远处看热闹的两个苏霍伊工程师,就目睹了04号验证机以一个极低的速度进行了一次带迎角的低空通场。
在发动机的咆哮声再次逐渐远去之后,方才被掩盖住的人声瞬间重新沸腾了起来。
“刚刚那个速度,我怎么感觉连350都未必能到啊?”
“350?”
或许是因为刚刚的发动机声音太过震耳欲聋,还没恢复过来的众人说话声音都下意识地提高了不少:
“怎么可能有350,这绝对连300都到不了,而且还飞得四平八稳,一点挣扎的感觉都没有!”
“不只是速度,你们刚刚注意到飞机的姿态了么,通场的过程中至少保持了15左右的可控迎角。”
大家都是601的工程师,对于过去的歼8在低速下的操纵性是个什么德行多少都是有数的。
300kmh,理论上倒是也能飞,但那个状态下的飞机会肉眼可见的摇摇欲坠,危险性极高。
哪可能有刚刚那种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个性能有点离谱了啊。”
“先不要急,这次毕竟不是真的首飞,应该还会有其它试飞项目,等试飞结束以后,看看综合性能能提高多少!”
对于固定翼飞机来说,想要飞得很快固然是一大难题,但真要是想飞得慢下来,难度也并不会小上多少。
而要想在很快或者很慢这样的极端速度下维持对飞机的有效操纵,甚至保证一定的机动性来应付空战,那就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尤其对于一架第二代战斗机来说,就更是一件需要取舍的事情。
君不见为了让飞机同时具备高速和低速性能,美苏等国家都在一个特定时期选择了极其复杂的可变后掠翼结构,以巨大的死重和可靠性为代价换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二者兼顾。
一直到了以f15和苏27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这里,才算是找到了个比较可以令人接受的平衡点。
歼8-3作为一个二代改,尽管底子决定了没办法完全做到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