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语气中显然带着些许不满。
“你说得对”
刘洪波盯着黑板看了几秒钟,紧接着拍了拍身边学生的肩膀:
“没事了,你们继续忙吧。”
说罢便在三道莫名其妙的目光中大步离开了实验室。
实际上,刘洪波提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个最简单的、刚体力学中的线性分析问题。
如果给这几个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应该不至于解不出来。
但他们三个刚刚的反应,却说明对于经验不足的人来说,从基础数学知识到工程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他之前想象中的那么近。
也就是说,常浩南对于教材知识结构的设计是对的。
前面三章并不是没用的部分。
大学课堂的知识密度往往是非常惊人的,并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慢慢思考和反应,如果教材再写的比较简略,那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某个地方被卡住,然后再也跟不上课堂思路的状况。
所以才有了一种说法——
数学课上,我弯腰捡了一支笔,再抬起头的时候就仿佛在听天书。
或许是因为相比于其它编教材的人,常浩南自己就还处在学生时代之中,所以对这些痛点把握的更加精准。
刘洪波一边走一边摇摇头感慨道:
“md,真离谱。”
他本来是准备继续层层转包,把那些基础性内容丢给自己的研究生去写的。
但现在改变主意了。
显然,常浩南这位师弟的大腿,不仅在学术界,甚至在教育界也可以抱一抱。
所以他决定写书这件事得亲自来。
“就当是提前感受一下常教授的教育思想了”
推开办公室门的刘洪波这样告诉自己。
实际上,常浩南原本是准备趁着在镐京摸鱼的这段时间,自己先写出一部分框架内容之后再跟刘洪波合作的。
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自己在这本书里面的总体思路,减去不少后期修改的功夫。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才写了个开头的部分,就在一天晚上接到了丁高恒打来的电话。
“丁主任?”
“小常啊,你马上收拾好个人物品,明天上午跟我一起回京城。”
“回京城?”
对方上来这一句话把常浩南搞得有点不明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