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其实是自己不自信,所以觉得外面的就是香的、好的,但不管怎么样,造就了很多创作者努力去国际上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
可现在,自己太自信了,又导致了另一个极端,觉得用不着别人的认可了,自己国内的市场就足够大了,就算华语影视剧在全世界没有什么影响力也不影响他们自己赚钱了,成了另一种程度上的“闭门造车”,而这个现象的背后,又是另一种“傲慢”,还专门给试图继续“走出去”的人戴上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
二十年前,华语电影的身影会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影坛上,它没有消失过。
十年前,华语电影忽然就慢慢地、越来越少地出现了。
直到这两三年,才又慢慢地出现了一两部作品,重新回到国际影坛的视野中。
“我觉得还是要鼓励华语电影多去参加国际上的电影节,这不是说非要去拿奖,或者是只有国际上的奖就比国内的奖高级。”陆严河笑了笑,用一种最学生的语气、不带攻击性地说,“而是国内的奖,不管怎么样,每年都会有人拿到,但国外的奖呢,如果我们不积极去参赛,不多鼓励大家拍适合参加电影节的片子,那我们可能又会从国际影坛的视野中消失七八年。”
“这都只是我的一点感受,肯定有很多因为我年纪小、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有什么不对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鼓励华语电影多去参加电影节。
不是为了镀金,也不是因为外面的奖就比国内的奖高级、牛掰。
单纯就是因为,国际电影节现在仍然把持着电影这门全球通行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话语权。
只有等到那一天你中国有了自己的好莱坞和奥斯卡,另起炉灶,不用依赖别人的传播渠道了,你就可以像好莱坞电影一样,等着别人主动来请你参加。
现在中国市场这么大,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因为来自中国电影市场,所以一旦入围,被各大电影节的官方热情招待——难道他们都是冲着他本人吗?
陆严河没那么大脸。
-
陆严河的这番话,在现场并没有引起多少的讨论,但是,活动结束以后,却有人传话过来,表示他的发言很好,还表示,请他作为中国电影人,继续加油,带着华语电影继续到国际上去展现华语电影的艺术魅力。
“这就够了。”陈梓妍点头,对陆严河说,“有了这句话,你就是有尚方宝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