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关系,超低价淘的一台二手工作站。
配置差不多是3年前的家用高配了。
3090的水冷24g显卡,i910900k处理器,64gb的内存,proart系列的10g主板,1000w的电源,做电影后期,硬件基本合格。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这里显得非常合理。
如果是一台老爷机,或许剪到放假都剪不完这些东西。
感觉画面都挺好的,就是不同设备,拍出来的质感不一样。
浅间和不死川商量了一下,定下了电影统一输出格式——
4k-60帧的画面,目标比特率55mbps差不多了。
和传统的24帧大电影不一样,浅间他们虽然拍得大部分镜头是静态的,但为了画面的沉浸感,还是选择了接近不少商业广告片的高帧数。
几人接下来略览了所有拍摄画面。
无人机拍摄的长焦镜头,精致度没问题。但苹果手机拍的画面,和fx6拍的质感有一定区别。
除了色彩与电影机固有的色彩质感有差别外,手机拍摄的画面,做不到很好的景深效果。以算法制造的p图式的景深,无法区分画面中背景与主角风中乱发的界限。
并且,手机拍摄的画面,还自带点美颜效果,一定程度上背刺了电影机中平平无奇的浅间静水。
总之,花了15分钟,跳着看了所有拍摄素材,感觉剪辑的问题不多,但后期调色的工作量挺大的。
讨论剪辑时,不死川忽然说道,
“节约时间的话,每一幕之间的衔接转场,我们用黑底纯文字报幕吧?”
“这样电影岂不是变成了一节一节的碎片式片段了么?”
浅间也不太同意不死川的提议,
“我们拍的并不是小故事合集吧?你这样,是想强调戏剧感么?”
“每一幕前,6秒钟的黑底报幕,并加上点明主题的句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不死川又举了几个例子。
第三幕承诺在哪里,背叛就在哪里。——米兰昆德兰
第六幕欲望总是以厌倦收场。——阿尔贝加缪
浅间左手敲着桌面,思考着电影呈现的效果,
“这样会不会说教意味太浓了?如果是我看电影,这种句子最多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不然我是不会看这种片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