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曾有人跟我说,那一局我之所以会赢,是因为我仰仗着萧家的王法与皇权。若易地而处,我会跟他做出一样的选择,盖因人皆有私情和欲望。人心如此世道如此,谁都改变不了。”
“殿下也不觉得自己赢了吗?”
“这关乎的只是输赢吗?重要的明明是那些含冤而死之人,重要的明明是那些贪赃枉法之徒!”
“殿下如今说话,才真正像一个大理寺官员,为师心中甚慰。”
“老师,我不知是否真的有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但是人命关天,我不可熟视无睹。”
“不过短短一年,殿下就已经寻到了自己的道。”
“我的道吗?算是吧,反正我骄狂惯了,即便妄想求一个天下清河,也不足为奇吧。”
“可是殿下,人心之欲无尽,除恶之途便无绝,你当如何,你又能如何?”
这一次,萧珺没有回答,只是安静地看着对面之人。
“殿下的目光中未见半分犹疑,看来,是已有答案了。”
第一案栾川书院
德明十五年,河南道,栾川书院
时节已近夏末,天气却仍旧炎热,蝉鸣阵阵,叫得人心烦。
若是在平日里到了这个时辰,先生早就该考校学子的功课了,如今先生们尤其关注那些打算下场科考,参加来年春闱的学子们。
但是今天,不仅先生和学生们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就连书院的舍监和帮工们都没什么心情做工,明明需要整修的是先生们居住的院落,帮工们却来来回回地经过书院大门,状似不经意地往外瞄,像是多瞄几眼,外面就能‘啪嚓’一声,突然出现个什么人一样。
课室里面,今日值堂的梁先生同样没什么心思教书讲学,便稍微偷了个懒,叫学生们自行研讨,自己则坐在课室前面。
他在面前摊开一本书,看起来好像全神贯注,实际也不知道读进去了多少。
先生尚且如此,学生们更是无所顾忌,借着研讨学问之名开始窃窃私语,嘀嘀咕咕。
“长安大理寺的官员今日真的会到?”一个生得有些瘦弱的青年发问,他压低了声音,神色间有些许怯懦。
“贾文彬,你都问了多少遍了?我不是说过了嘛!”另一人不满开口道:“昨日我回来时恰巧碰到县令大人遣来送信的人,说是大理寺的官员昨日午后已抵达栾川县衙,今日一早便会前来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