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的,我们长的也不磕碜啊。这锅不背啊!
我们颜值也抗打的!放在以后那都是清一色的帅锅!”马建军抬头,调整相机角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信,咱隔20多年再来看一看。
没准儿,后面出生的人,都没有我们耐看!”
沈建设对这话赞同,潮流都是轮回的,但这年代的人,是真的帅!
穿土布衣服,都挡不住。
“不管咋滴,咱们就一块照,反正我不是最丑的。”姚春燕撇了撇嘴。
“咱们男同志往后面站一站啊,女同志站前面,个高儿的往旁边让一让,别把矮个子的挡住了。”
几个人站的笔直,对不经常拍照的他们来说,照相格外的严肃。
“都笑一笑,笑一笑。我数一二三,大家都喊‘钱’哈。”沈母给他们拍照。
一板正经的模样,看着直摇头。
“对对对,哎,就是这样,想着你们明天就要结婚啦!
开始拍来了啊,保持住。”
“1-2-3”
“咔嚓”一声,沈母抬起头来,“再来一张不?这次你们都自然一点。
抓着个机会不容易,你们都是小年轻应该热情洋溢一点。
什么pose安排上!哪能跟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比呢。
死板的样,我年轻的时候拍照老多花样了。
不像你们这么拘谨。
男同志要主动点啊。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咯。”沈母作为过来人,怎么能看不出来。
一帮知青里,有几个是冒出火花苗头来的。
趁着这机会,必须得撮合一把。
现在人拍照,不论面积大小,动作姿态那都千篇一律。
放在相片大海中,都挑不出来,基本一样。
去照相馆里面拍照,要不就是站着,坐着,再要不就是蹲着。
跟后世比剪刀手那一批人一样。
都是固定的。
就连拍照的背景墙,也都类似。
街头,供销社门口,厂区大门口,楼梯口扶手
中规中矩的。
也归结于他们拍照的机会属实太少,思维也比较固化。
但也因为他们拍照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他们对于拍摄出来的照片格外的珍惜。
在拿出来回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暮云年华 作品《重生男知青,带着系统下乡改造去》112:黑白老照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