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得小心点这厮。
朱翊钧胡思乱想半晌,这才摇了摇头,将王崇古诡异的笑容甩出脑海。
当即说回正题:“王卿,朕长居深宫,不晓兵事,不要说得这般大而化之了。”
“朕且问你。”
“朵颜卫部众几何?战卒多少?流居之所的周边地理是否清楚?彼处气候是否适宜出征?会否有鞑蛮守望相助?”
北征的政治正确是不要论述的,都一而再地劫掠了,哪里还需要找什么理由。
但打仗还是要立足于现实情况,不能听王崇古说了两句狠话,就热血上涌,给王崇古站台支持出兵。
王崇古显然是有备而来。
闻言立刻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呈到皇帝身前:“陛下容禀。”
“朵颜卫如今驻牧于山海关东北至喜峰口和宣大之间,游牧长城之外,仅一墙之隔,气候与蓟辽、宣大相差并不多。”
“况且,如今整备一番,待到明年开春前后,雪融天暖之际,出兵清扫,正合时宜!”
“而陛下所问其部众,近年来,精壮多为顺义王、土蛮汗属部吸纳杂居,本部之众日益减少。”
“朵颜卫本部部众,今已然不足三万人!战卒止有四千,其中一千余骑!”
“至于会否有鞑蛮守望相助”
“陛下,正因有此顾虑,才要趁董狐狸串联袭扰我朝之前,先下手为强!”
说到最后,王崇古言辞恳切,进言道:“陛下!三卫属夷,阳顺阴逆,弱者为东西二虏之耳目,强者为东西二房之羽翼。”
“自嘉靖庚戌以来,勾引骚扰,无岁无之,诚可痛恨。”
“陛下岂忍见边镇百姓一生不得安宁?”
“今既欲练兵,又师出有名,何不先扫疥癣之患!?”
这一番话,显然是针对说服皇帝,做足了功夫。
但朱翊钧却无语地看向王崇古,提醒道:“王卿,隆庆元年,朵颜卫影克率部攻入界岭口,战报上可是写的一万五千余人。”
“今岁朵颜卫董狐狸犯我朝喜峰口,战报亦有一万数千人。”
“且不说是否倾巢而出,怎么到了王卿口中,战卒却止有四千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戚继光杀了一万人呢。
这就是朝臣的通病。
要么夸大其词,要么忽略难度,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总要想办法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