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忙到晚上,李暮才伸了个懒腰,起身休息片刻。
他站起身,目光看向远处,缓了缓神后,便打算继续工作。
就在这时,他家里的电话“叮铃铃~”地响起。
过去接了电话,里面传来警卫的声音:“李暮同志,有一封您的信,来自闪西,您有印象吗?”
“闪西?有,有,您帮忙留着,我下来拿。”李暮先是愣了愣,然后反应过来,连忙下楼去大门处拿信。
信封上的寄信地址,赫然是西南农学院。
看到这里,李暮当即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里面果然是林志周的回信。
上次从农学院的陈夏兴教授那里拿到对方的寄信地址后,李暮抽空便给其寄去了信,内容也很简单。
——讨论在京都种植水稻的问题。
他并没有一上来便展露出什么一鸣惊人的话语,而是如同一个初学者一般,向林志周请教。
没办法,农学不仅看天赋,更看积累。
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农学大家,能够在年轻的时候便成绩斐然。
林志周的回信足足有四张信纸,抬头便是:“感谢李暮同志您的来信,收到之时,受宠若惊,热烈祝贺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进步奖”
这个年代用信交流,往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越远的地方越是如此,所以李暮也并不意外对方知道他获奖的事情。
他更关心的是下面的内容:“在京都种植水稻,在气候条件上其实是不利的,不过也并非没有可能。”
“只是如果种植的是高杆水稻的话,恕我直言,是徒劳无功之举。”
“您能对水稻种植感兴趣,想必也知道高干水稻的弊端,不耐肥、不抗倒、不抗病,且产量低”
林志周在信中详细地分析了李暮的想法,不在末尾提出建议——种水稻不如种玉米。
得益于老大哥那边夏国一位喜好玉米的执政官,夏国在玉米种植上,也引进了不少技术。
就先是看来,确实种玉米更简单了一点。
“这是把我当成三分钟热度的了。”李暮微微摇了摇头,有些失笑。
不过他也没有生气,毕竟两人还没那么熟,想了想,他将关于研究矮杆水稻品种的想法写在回信当中。
让他来干这个事,肯定是没有时间的,如果林志周能培育出来最好,即便培育不出来,也可以借此和袁老接触。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落烽火 作品《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第270章 感谢李暮同志您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