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被称作青斋先生的儒士站了出来,凛然走到了桂萼面前来:
“墓志铭的作者正是我,不过,他们不是我组织来的,是自觉来追悼净通大师的。”
“因为他们都对本乡权贵袁氏与民争利而不满,公身为兵宪,不为我等士民做主,反甘为权贵爪牙,真不怕天怒人怨吗?!”
桂萼没有回答,只让身边文吏给那因为怕死而招拱的士子写了供状然后让其画了押,接着就拿着墓志铭文章,指着这叫青斋先生的儒士说:
“人证物证已在,既通反贼,那就把他就地砍了!”
“是!”
桂萼麾下兵丁就立即将这青斋先生摁跪在了地上。
这青斋先生则大声喊道:“桂安仁,你为何不答话!”
咔嚓!
这青斋先生当场人头落地。
“青斋先生!”
在场士子不少痛声大喊起来,也有不少当场面色惨白。
桂萼只冷冷地一笑。
他没打算答话,甚至都没算批评这些儒士只把食利者当民。
因为他知道,立场不同,说什么都是白说。
在他的记忆里,从议大礼开始,反对者就先开了杀戒,首辅杨廷和第一个扬言不从者为奸臣,当诛!接着,在武定侯府,护礼派就先动了刀。
所以,对于桂萼而言,哪怕皇帝优容反对者,他也不会优容。
他作为士大夫之一,只会比皇帝还严酷对待自己同阶层中的不同政见者。
毕竟,对方即便将来得势后要原谅谁,也只会原谅皇帝,而不会原谅他们。
嘉靖二年八月初十。
万岁山上,枫叶正红。
来到山顶的朱厚熜,双手叉着腰,放眼眺望着暑热已尽的紫禁城。
这座眼下属于他的紫禁城,正被晚霞笼罩着。
璀璨雄伟。
蔚为壮观。
而让他更觉壮观的是,满载银元的车辆,而宛若如两条长龙一般,在紫禁城内穿行的场面。
一条从北上东门往北上西门而去,这是要将外朝国库和权贵们还来的银元装入内库。
一条从北上西门往北上东门而去,这是要将外朝国库又借的银元装入从内库运出去。
这让朱厚熜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有很多银元正在社会上流动,而产生着相应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