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收到了来自林俊的密奏。
这让朱厚熜更加笃定地意识到,士大夫的确原则性没那么强,也很好收买。
所以,他大可不必担心,士大夫这个群体会对自己打造更加强盛的大明这一目标,造成多大的阻碍。
尽管具体到一个士大夫个体,会存在有不畏君权的情况,但真正能对他皇权地位形成威胁的,的确不是士大夫。
所以,对于余才、许成名等朝臣的辞官,朱厚熜没有在乎。
哪怕是紧跟着有越来越多的朝臣因为卢琼和舒芬的死而辞官,他也没有在乎。
即便是内阁大学士石珤也上疏引疾乞休,朝臣们以为朱厚熜会挽留,朱厚熜也没有挽留,而是准予乞休,照例赐恩。
这让许多朝臣感到惊讶!
他们对皇帝的决绝感到惊讶,乃至因此滋生出更大的愤怒。
话说。
大明朝的士大夫自永乐后,就有一群士大夫在被娇惯后,开始存在着一种类似后世某一群体的幼稚巨婴心态。
这种心态就是,我认为“我死给你看”,就会威胁到皇帝你,就能让皇帝你妥协让步,乃至也像小朋友一样,用类似于我不跟你玩了的辞官之事来威胁皇帝,觉得这样就也会让皇帝让步。
这种心态甚至一直持续到清朝时期。
清朝皇帝自然没有明朝皇帝那么客气,而通过各种严酷手段才让士大夫开始学乖。
现在朱厚熜没有挽留,连大学士石珤辞官也没有挽留,就让许多朝臣这种巨婴心态进一步膨胀。
于是,更多的朝臣上疏离开。
朱厚熜依旧予以准予。
绝不挽留。
朱厚熜只让吏部即缺即补,且表示如果进士不够升补,就补举人监生。
反正大明朝不缺做官的人。
而且按照大明国制,哪怕是监生也能官居高位,因为监生举人做高官在朱元璋时期的确很常见。
只不过是朱元璋之后,因为进士越来越多才让监生只能充为小官而已。
很快,许多巨婴心态的朝臣们发现拿辞官威胁不了皇帝,就只得放弃,美其名曰,不能让朝中的位置尽为奸臣小人所占。
但这些巨婴心态的朝臣们因为没有从皇帝身上索取到被安慰的情绪价值,内心依旧是愤懑的,而且愈演愈烈,甚至是越发意识到自己好像对于皇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