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周楚的奏疏一封封送往京城,向嘉靖汇报大同发生的事。
直到最后总结的奏疏被送到御书房之后,嘉靖看完之后很是高兴。
“不愧是衡器,朕没想到大同的局势居然复杂至此,这要是贸然让稚心前往大同,恐怕会被这些人算计。”
嘉靖感慨道。
“陛下,这些钱财往外报多少?”
黄锦此时在帮嘉靖整理着这些财报,为嘉靖起草对外的文书。
“三千万两吧。”
嘉靖想了想,三千万两入国库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国库每年的支出都有四五千万两。
去年周楚抄的钱财很多,多到足以让大明未来二三十年不必为钱财发愁,但这些钱大多数都进了嘉靖的内帑了。
其中甚至有很多是见不得光的。
真正入国库的,其实也就够大明财政支出五六年的。
嘉靖现在有钱,很有钱,甚至多到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体有多少钱,所以此时他不介意往国库里多放一些钱。
就在前两日,来自东瀛的第一批运银船已经抵达了天津码头,嘉靖直接让人在天津就地组建了一个专门熔炼白银的衙署。
嘉靖很清楚,未来的大明不会缺白银,真正缺的是基础的东西,比如稻米。
安南那边的稻米可以偷偷运往大明,以备不时之需,却不能轻易流入市场,倘若安南的稻米大批量流入市场的话,势必会造成粮价的崩盘,粮价一旦崩盘,最苦的不是别人,而是底层百姓。
治大国若烹小鲜,其中的火候分寸一定要掌握好,多一点少一点,落实到地方之后就会被无限放大,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等黄锦整理的差不多之后,再让人给周楚快马加鞭的送回去,周楚再像模像样的写了一份明面上的奏疏,直达内阁。
杨一清和杨慎看到这封奏疏的时候,心情是完全不同的,杨一清震惊于周楚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的能力,大同的问题存在了多少年了,朝廷能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
这其中甚至有很多文官参与其中,有利益瓜葛。
不过之前和大同那些商人士绅有瓜葛的京官,早在一年前周楚以自己锦衣卫指挥使职务换了一千个官员的时候,就清算了大半。
剩下的一小半,又被陈万言折腾没了许多,现在还剩下的,寥寥无几,在朝中自保都很难,根本不敢替大同那边的人说话。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京海第一深情 作品《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第211章 嘉靖的决定,大同总兵林鹿,海瑞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