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祥瑞究竟是真是假,已经很难判断了,但人造的祥瑞却因为有当权者或者别有用心者背书,反而显得更真——至少当权者和满朝文武都“信”了,愚民们也很快就会信了。
岐山和扶风等地也很快被平定。
这些地方,本来就已经被王景放弃了。
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这些地方的降将,都被拉着到天兴城、宝鸡城下劝降。
这既是在断这些降兵降将的后路,也是在打击守军的士气。
然而两城虽然城内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沉重,但却仍不投降。
忠义也罢,利益也好,亦或是为了家人,反正这些地方的大部分将领的抵抗意志都很坚定。
考虑到两城的重要程度不同,高顺再次亲临宝鸡,指挥大军攻城。
高顺征调了附近的五万余民夫,不惜一切代价填平护城河,作为炮灰协助主力攻城。
攻城战很快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高顺决心,哪怕是付出耗光这五万民夫外加一万虞军的代价,也要拿下宝鸡城。
慈不掌兵。
高顺太清楚宝鸡城的重要性了。
至于那些民夫是否太过可怜,那就不是他该考虑的事了。
在这个时代,哪有攻城战不让民夫当炮灰的?
至于说这些民夫要是死了,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汝妻子吾自养之,汝无虑也!
如果这场仗赢了,失去丈夫的适龄妇人以及女人,自然可以由他做主嫁给有功的士卒,要是败了,那就当消耗后周的战争潜力了。
战争,本来就是野蛮的。
真正意义上的仁义之师,遍观蓝星世界史,古往今来只有一支。
其他的,和平年代还好说,战争年代,就只能比下限了
高顺自认大军非必要不主动扰民,不杀民取乐,已经够仁义了。裹挟民夫攻城什么的,要怨就怨周军为什么不投降啊!
周军要是投降的话,这些民夫不就不会死了吗?
这虽然是歪理邪说,但是在不敢仇恨高顺军的情况下,大部分被裹挟的民夫还真的就恨上了后周守城的将士
你们为什么不投降啊?
你们要是投降的话,我们不就不用家破人亡冒着风险去攻城了?
可恶的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