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时候,主位和首席客位上的两名中年男子却是相谈颇欢,其中一人脸上虽无喜色,但神情之间显然与另一名男子志趣相得。
这个人赵高却是认识的,乃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喜好丹药的他和孟府颇有来往,见了赵高也微微点了点头。
内室中待客的主人是幼子王献之,外室里身份最高的就是他了。
在他面前的这个男子并不难猜,应该是典故“但求问笛”的另一个主人公,桓伊桓野王。
当初王徽之进京时,泊州于清溪侧,正值桓伊从岸上经过,二人素不相识,恰好船中有人认出他就是野王,王徽之即请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此时桓伊已是有地位的显贵人物,但仍然十分豁达大度,即刻下车,蹲在胡床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整个过程两人却没有交谈过一句话。
什么叫名士范儿,这就是名士范儿——凡事不讲规则,行为全凭主管喜恶,三个字足以概括,那就是我乐意!
两个名士气度的人凑到一起,所谈论的话题自然和音乐相关,赵高听起来犹如天书。以这两个人的学识气度,特别是身份的高贵,旁人虽多,其实是一句话也插不进去,甚至大多如赵高一般听都听不懂。可偏偏每个人还要做出一幅凝神倾听状,毕竟这可是将来装逼的一个好素材,毕竟能够亲耳听到王徽之和桓野王论道,本身就值得吹嘘一番了。
赵高的目光也不在这,刚刚桓野王大笑仰身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让他再也移不开目光的一件装备道具。
柯亭笛!
有历史记载的古代第一名笛!
相传东汉名士蔡邕亲手所制的两件顶级乐器,一就是著名的“焦尾琴”,第二就是这支“柯亭笛”。
和焦尾琴的故事相仿,当年蔡邕经过会稽的柯亭,正好吹过一阵风,于是就判断屋顶用来做梁的第十六根竹子可以制笛,取用之后“果有异声”,这就的柯亭笛名字的来由。
等到后世的时候,这支笛不知怎么就到了桓野王的手中,而且桓野王显然是个中行家,是这个时代公认的音律“江左第一”,而他的本职,却是一名武将!
眼下桓野王神姿俊朗气度飘逸,哪里有一点点的武将的豪迈之气?
在刚刚的惊鸿一瞥中,赵高已经看得清清楚楚,这支笛到现在应该已经接近两百年,却依旧碧绿青翠犹如活物一般,显然其中已经被灌输上了特定的规则和意志。
妥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