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还为时过早。当下的一切,还要收拢到即将发生或者说已经正在发生的淝水之战上来。用不了两三年,大秦天王苻坚就会完全忘记王猛的嘱托,集合几乎所有的兵力攻打东晋,也送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
在这场几乎可以对于当前东晋的政坛势力进行一次重新的洗牌的传世经典战役中,谢氏一族将会因此大放异彩,一门四公的盛况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北府军将成为一支主导的力量,直接影响后面近百年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身份去参加这场战斗,是当前赵高考虑的首要问题,而且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淝水之战中那数次真正的决定性战斗,的确是需要等到383年才会正式打响,然而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才参与进去,恐怕就是连汤汤水水都轮不上了。
赵高之所以在隐居数年之后亲自参与王羲之的丧葬之礼,一方面当然是送这位一直罩着自己的老人最后一程;另外一方面,也是需要未雨绸缪,在这里庙堂上、世家间、草莽中的各路英雄豪杰中寻找到一个新的机会。
剧情世界既定的规则大概也是这样,所以也的确在这里开放了许多不同参与的角度。
第一优的选择当然是内室的谢琰。他是谢氏这一代最优秀的人才之一,也是现在北府军实际的领导者之一,更是淝水之战中率领八千精兵直破苻坚核心精锐的中坚力量之一。在淝水之战后,他以军功封望蔡公,成为谢氏主导东晋政坛强大的政治力量。投向他,就等于是投向了谢氏,不但能够参与那一场最重要的战斗,在接下来几年谢氏的黄金时期,赵高的所有谋划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更何况,以王氏和谢氏的关系,只需要王氏子弟稍稍的引荐,再加上赵高苦心经营的名声,直接踏入相对的领军高层参加战役并不算一件太难的事。
第二好的选择就是同样身处内室排位第二的桓嗣。他是桓冲的儿子,此时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一样组建着一支超越十万人的大军。在淝水之战中,他将作为一支重要的偏师力量进攻襄阳,以牵制秦军的部分军力,成为整场战役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要面对的主力是史诗级历史名将慕容垂的步骑五万,这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慕容垂这个时候也是心猿意马,双方的交战以互相牵制为主,并不会以命相搏。
赵高在他身上同样有着不错的路子。他本来就是投向了故大司马桓温,现在桓冲作为桓温的继承人,赵高只要表示出这样的一种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