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回点头领教。
苏允想了想,道:“阿回你识字么?”
阿回顿时赧然道:“识得不多,不过我爹在的时候,让我去上过几年私塾,但那时候我还小,读书不认真。”
苏允笑道:“那就是有基础了,那方便许多了,这样吧,以后你跟着我抄汉书。
读史书可以知古今,阳光下没有新鲜事。
你看了史书,便会明白,如今天下事,也没有一件是新鲜的,基本上历史上都发生过。
当你读了足够多的史书,你便会对所有的事情都了然于胸,很快便可以找到其中的关键,到那个时候,你也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阿回已经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力量,闻言可以跟着苏允一起读书,虽然有些压力,但亦是欣然同意。
苏允笑着给阿回分了一半的草纸,随后给了他一支笔,道:“来,坐下吧,你从第一章开始抄起来。
不认识的字没有关系,这里有词典,不识的字标记起来,之后再查找。”
阿回兴致勃勃地跟着抄写起来,不过很快便感受到为难之处——他不认识的字太多了!
但他很快也就克服了下来,因为他发现苏允也不断的在标记着不认识的字。
阿回好奇道:“阿允,你也有这么多的字不认得么?”
苏允叹了一口气道:“我也是刚刚发现,我不认识的字有这么多。”
汉书生僻字的确是多。
哦,那心理就平衡了。
两人抄书抄到半夜歇下,第二日早早地便起来了。
阿回要去找村长安排招人的事情,苏允得安排迎接苏家人的诸多事宜。
算算时间,苏家一大家子也差不多该到了。
苏辙按照兄弟俩在陈州的商定,带着两家老少,从南都登船,经汴水,到淮扬,过金陵,溯江而上,先将自己一家暂且留在九江,专程护送嫂侄等前往黄州。
算着时间,大约五月左右就该到了。
现在已经是四月底,很快苏轼便可以与他家人重逢了。
苏轼这人有点大条,但苏允还是要准备一些东西的。
苏轼的妻子王闰之、侍妾王朝云都还年轻,旅途之中想来也没有胭脂水粉可用,这一路也是凄凄惶惶的,可以买些名贵些的胭脂水粉抚慰她们的心灵。
苏轼的次子苏迨今年八岁,三子苏过六岁,正是贪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