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酩酊大醉,追忆少时事。虽说酒有饮尽之时,可他俩已心满意足。
回去没多久,众人就下山游历红尘。
见过闯王、张献忠,又去了一趟西南,接触过秦良玉、马祥麟,途中还结识了一位年轻奇才,此人唤作李岩,河南人氏,本是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因魏忠贤逆案一家被贬为庶民。
李岩生性慷慨豪爽,好施尚义,虽是读书人,活的却像一个江湖侠士。
他见朝廷腐朽,自己虽空有一身文武之才,却救不得百姓,正打算投奔闯王。
恰好遇到夜凌空一行人。
交谈过后,其对夜凌空的各种后世思想论述惊为天人,又得其提醒,闯王这等农民义军眼光狭隘,只能打天下,却坐不得江山,到最后只会便宜外族。
只是李岩身为读书人,较之常人,见识过更深的朝廷黑暗,心里也更加悲观,故而谢言婉拒众人,只身前去投奔闯王。
而穆、袁二人一路东去,先是在江南解决了温家之事,又带着温青青北上,进入北京。某天深夜,夜凌空带着袁承志潜入大内,见得崇祯帝,后者当时见得“刺客”,却是丝毫不慌,一身气度,无愧于一代帝王。
对于这个皇帝,袁承志心里的感情极其复杂。
他已从夜凌空这里得知,日后崇祯兵败城破,不单没有南逃,反而留下来,自缢在煤山的树上。临终在衣服上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这人或许是个无能昏君,可却心念百姓,多年来和百姓共苦,想方设法想要扭转大势,只是煌煌天命不在他这里。
袁承志一边恨其错杀忠良,一边却又钦佩其为人,见面开门见山,交代来历,两边相对而坐。
没人知道那晚三人都聊了些什么。
只是御书房里偶尔会传出一些诸如“建文宝藏”、“土地资产分配”、“商业”、“宗室改革”、“火耗归公“、“官神一体纳税”、“开海”、“三权分立”、“民主集中制”、“君主立宪”等等。
第二天,崇祯帝在早朝上宣布了一件大事,解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职位,并以一位年轻人替之,此后专门查询贪污腐败,此事令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但皇帝却是铁了心要做成此事。
同时下旨宽赦尚在狱中的孙传庭,在文华殿进行召对,询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