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到达徐州的第二天,建邺的战报送达了。
徐州城外的楼船上,李如愿在看过战报之后,交给李岳等人传阅,得意道:“大红虽然是我义子,却也是能托以大事之选,此子虽然出身微末,却不可等闲视之。”
战报上从桓瑛作乱,到太子“死在”大火之中,再到刘绛在东郊驱使降兵破敌,擒获“伪”太子等一众“逆贼”,内容详实,建邺的局势说的很明白。
除了战报,还有密信,郑昭文写的,里面说了太子桓缜的事情。
并且也郑昭文也把自己的打算跟付诸笔端,那就是这个太子不是个愿意受人摆布的,所以他顺水推舟,直接让太子薨在了东宫大火之中。
至于“伪”太子,等他回去直接跟叛贼一起处置就好了。这样北军还不用担负废太子,或者杀害储君的恶名。
郑昭文是首席幕僚,北军文官序列第一人,他的这种安排虽然是先斩后奏,但李如愿却完全认同。
并且这不光是郑昭文安排,李煦和刘绛也是投了赞成票的。
即便是有些自作主张,但李如愿并没有任何怪罪的意思,毕竟他才离开建邺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只能说建邺本来就不够安稳,但留守的几个人也算是没辜负他的信任,因势利导,把事情处理的很漂亮。
尤其是刘绛最让他满意,除了配合李煦搞定桓瑛,还把万余人的叛军也击溃了,稳定了局面。
至于一个不安分的太子,“死”在这样的一场动乱之中再好不过,不然他也得回去也得谋划废太子,还不知道要跟皇帝和建邺的世族们推诿扯皮多久。
眼下这障碍直接没有了,直接册立新太子就好了。
最好是个识时务,知进退的,皇帝桓瑾儿子有十几个,有足够的人选供他挑选。
李岳在看过战报之后则是恭喜道:“恭喜父亲得一虎子,龙骧将军的确是个人才。我李家又收获一员大将啊。”
李如愿点点头,李岳的反应也令他满意,毕竟刘绛这样一个已经经受住考验,还没有继承权的自家人可以放心大胆用。
现在能力也得到验证,那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李岳这里,虽然没见过刘绛,但首先他的感谢对方,因为没刘绛,他爹就没了。
其次李如愿对刘绛一直是赞不绝口,还收其为义子,这就更得拉拢了。
义子跟他没冲突。至于之前他跟老二李峻走的近一些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