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此。若能催动铁锤,则百炼钢易造耳,铁匠不需再数百上千次挥锤,只要将钢铁放入蒸汽锤下锤炼即可。”
顾应祥眼睛发亮:“若能快速锤锻百炼钢,则此物有大用!”
黄峨盯着示意图,皱眉道:“怎么防止它漏气呢?”
“慢慢实验改进呗。”王渊笑道。
自从下聘之后,黄峨又跑来了,每天耍得不亦乐乎。
而且,王家的仆人们,皆以主母之礼相待,每次见面都喊“夫人”,学生们自然也敬其为“师母”。
只这两个称呼,就能让黄峨乐此不疲。
王渊又讲了一通,黄峨捧来茶杯递上:“二哥,喝茶,润润嗓子。”
“多谢小妹。”王渊笑道。
黄峨也甜甜一笑,她就盼着日子再快些,早点到秋天就可以拜堂了。
袁达突然跑进来:“二哥,宫里有太监来了。”
王渊立即出去迎接。
那太监微笑道:“王学士,三日之后,陛下在豹房开经筵之会,请王学士务必到场!”
经筵?
什么鬼东西!
经筵制度形成于宋朝,但形式并不固定。
大明开国,朱元璋泥腿子出身,偏偏又特别爱学习。于是召集学士们,不定期给他讲学、讲政,明朝也因此有了经筵传统。
英宗年少继位,三杨秉政,深感教育幼主责任重大。因此把明代经筵制度定下来,每十天一大讲,每天有一小讲,做了皇帝也需要天天听课。结果愣是教出一个土木堡之变!
弘治皇帝很尊重文官,除了儿子朱厚照生病,几乎从不缺席经筵大会。
等朱厚照当上皇帝嘛,刚开始还蛮听话的,半年不到就长期旷课了。
王渊进翰林院已经两年,核心工作便是参加经筵,但今天还是第一次收到经筵邀请。
顾昭仪,错了,是庄妃顾氏的功劳!
庄妃娘娘当然不会苦劝,而是在日常闲聊时,开玩笑说:“皇帝哥哥,经筵是什么样子啊?能不能开一次给我看看?”
于是,时隔整整三年多,皇帝终于开经筵了。
消息传出,大臣们闻之落泪,对突然冒出的庄妃也尊敬有加。
杨廷和对此非常重视,特意请来已经七十三岁的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担任这次的知经筵事,杨廷和自己担任同知经筵事。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