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信号。
现在来看一下,三晋交战的情况。
时间:公元前275年---公元前273年。
君主:赵国的赵惠文王(公元前299年继位)、魏国的魏安釐王(公元前276年)、韩国的韩厘王(公元前295年继位)。
对战方:魏赵对战韩国。
双方兵力:魏国十五万以上,赵国五万。韩国,倾国之力。
主将:魏国主将芒柳、赵国贾偃、韩国没记载。
从这份简历来看,魏赵强大,兵力又多,韩国国弱将寡。此战的结果,魏赵胜的机会要大点。然,战争,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韩国孱弱,打不赢魏赵联军。打不赢,就要想办法打赢。韩国君臣的意见,向诸侯求援。
现在来看诸侯的状况。
齐国被五国联军打残,虽得以复国,驱逐外来诸侯。齐国伤了元气,不想参与中原诸侯战事。
楚国被秦国打残,水灌、火烧夷陵,连历经几代人营建的国都郢都被秦国攻占。
燕国离韩国远,疆域不接壤,又被齐国打回原形,没能力救韩。
魏赵本是亲兄弟,最终分道扬镳,成为了不是你死就我死的敌人。
韩国能够求救的诸侯:秦国。
魏赵伐韩,韩求救于秦,秦国会做出如何选择。是加入魏赵,夹击韩国,共谋其土。还是选择袖手旁观,观看三晋相互残杀?
此时,秦国和楚国的战事告一段落。
水灌鄢都、火烧夷陵、攻破郢都,白起打得楚国一蹶不振。楚顷襄王连打的勇气都没有,带着老婆孩子还有财产,往东逃窜,逃到了陈这个地方,才稳定阵脚。按照白起的性格,会追到底,扩大战果,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秦楚议和了。
秦楚议和,有以下原因:
1、楚国还有很强的军事力量,足以支撑其新的大战。(楚顷襄王收集东部地区的士兵,共得十多万人,向西收复秦国攻占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邑设置郡县,抵拒秦国。)
2、楚国疆域太大,秦国难以独吞。
3、楚顷襄王派了一个重量级别的选手去秦国议和。他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4、秦国见好就收,保住胜利的果实。
总之,秦国没有加大对楚国军事打击力度,除了楚国不弱、疆域辽阔的原因,还就是秦国一次性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傲双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白起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