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赵、魏、楚联军,合力击秦。根据史料记载,秦国输得很惨,阵亡了至少二十多万将士,三十年内,导致秦国不敢东出征伐诸侯。
这里有个问题,秦、赵两国刚打完了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男儿被坑杀,壮男尽殁长平。那么,长平之战惨败后,赵国为什么还能打赢邯郸之战呢?
有以下观点:
1、秦昭襄王怒伐赵国,准备不充分。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否定了白起趁势灭赵的主张,接受赵国割六城议和。事后,赵孝成王拒绝割地,导致秦、赵两国战火四起。可以说,秦昭襄王是因为愤怒伐赵。其次,作战将领不断调整:白起(拒绝)---王陵(打得不好)---王龁(作战不利)---郑安平(降赵)。
2、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彻底激怒了赵国军民。虞卿驳斥割地谬论、平原君散尽家财、赵孝成王死守社稷、毛遂自荐、李谈三千壮士、老弱妇孺守城。可以说,赵国为了打赢这场邯郸保卫战,举国之力,齐心抗秦。
3、合纵诸侯。
赵国独立抗秦,打了一年多,可见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有多顽强、多善战。但,赵国独木难支,君臣齐心协力,合纵诸侯。其中,平原君成为合纵诸侯的关键人物:亲自入楚;他是信陵君的姐夫。
最终在魏、楚诸侯的援助下,赵国起死回生,打赢了邯郸保卫战。
邯郸之战,值得提的四件事:
1、秦始皇出生。
2、汉高祖刘邦出生。
3、战国中后期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的结局:长剑自刎。
4、信陵君流亡赵国。
那么,廉颇在邯郸之战,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不计前嫌,为赵氏死守社稷,为江山而战。
虽然,史料并没有给出廉颇在邯郸之战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谁,指挥邯郸之战,也不清楚。面对国破家亡,廉颇不可能无动于衷。毕竟,廉颇是赵国人,深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影响,又得赵惠文王恩宠。他虽因为长平之战,被赵孝成王换下。但,他不可能看着国破家亡,选择袖手旁观。
面对国难,赵孝成王不可能忘了赵国最能打,且战绩最稳定的廉颇。平原君、虞卿等人,也不可能忘了廉颇,去做他的思想工作。
总之呢?邯郸保卫战,是赵国举国之力,打赢的这场战争。
随着,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傲双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廉颇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