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悼襄王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时,赵国朝局很复杂,有的人支持春平君,有的人支持赵悼襄王。廉颇支持谁,史料没有记载。但,从后面发生的事情,还是能发现一点端倪。
此时,廉颇正在伐魏国。赵悼襄王继位后,要巩固权力和地位,最担心的人是谁?
掌握兵权,且,威望又高的武将:廉颇。
在郭开等人的撺掇下,赵悼襄王做了一个决定:以乐乘取代廉颇。
为什么赵悼襄王会做出这样的人事安排?
1、乐乘有军功。
2、乐乘支持赵悼襄王。
3、赵悼襄王镇不住廉颇,,驾驭得了乐乘。
赵悼襄王找了一个听话的人,且又有军功,取代廉颇。也可以说,廉颇支持的人,有可能是春平君。
面对被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又不是自己想支持的君王。廉颇做了一个决定,起兵攻打乐乘,两败俱伤。乐乘消失在名将的舞台上,不知所踪。廉颇也没有选择,只能流亡诸侯。
那么,廉颇晚年流落诸侯,客死异乡,落得如此凄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外来因素,另一种是内在因素。
先来看在外因素:
1、赵国权利更迭,陷入内政风波。
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不按套路,夺了远在秦国为质春平君的君位,内政动荡不安。
2、郭开等人排挤。
郭开和廉颇有什么仇恨,史料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很明确,权利。按照廉颇的军功,赵相非他莫属,就没有郭开的事。或许,赵孝成王临终前,肯定是做了什么安排,至少对廉颇是有交代。
再来说内在因素,廉颇自己的原因:性格急躁,做事冲动,起兵攻打乐乘,最终埋葬了自己的前途。
和廉颇有交情的人,要么死,要么说不上话。廉颇起兵,标志着他在赵国混不下去了。于是,廉颇采用就近原则,逃亡魏国。
魏国为什么不重用廉颇?
也有以下观点:
1、廉颇能打,但,起兵给他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2、和赵国的关系。
魏安釐王用,也不敢重用。毕竟,用廉颇代表着与赵国为敌。魏国被秦国欺负得没有还手之力,再加上一个赵国。那么,魏国的处境就会很危险。
廉颇朝思暮想回到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傲双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廉颇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