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对决
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继位以来,未曾一败的秦国,不仅败了,还是惨败。李牧不愧是战神,在劣势的情况下,斩杀秦军十万,秦将桓齮下落不明。此战,足以载入史册,留名后世。李牧因功,封为武安君。
面对失败,秦始皇不甘心,也丢不下脸面。损兵折将,秦始皇不关心。战败后的连锁反应,是最可怕的。秦国输给赵国,让中原诸侯看到了希望。韩国与赵国交好,魏国也有倒戈的倾向。楚国与赵国也在积极联络。秦国为了恫吓诸侯,只能继续伐赵。
公元前232年,秦军又大举进攻赵国。秦始皇兵分两路攻赵,南路军由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北路军由太原,经太行山,取狼孟,进攻番吾要地,拊邯郸之背。
面对秦军的来势汹汹,赵国如何应对呢?
也许上天不待见赵王迁,赵国国内发生了地震。不仅如此,赵国还发生了旱灾,农田受灾面甚大,有的地方庄稼枯死,颗粒难收。地震、饥荒,这对赵国而言,简直是雪上加霜。
内部不稳,外部又有强秦大兵压境。出战秦军,守卫赵国,舍武安君李牧,还有谁。
面对这种情况,李牧如何击退秦军?如果用先前的战法:固守与之打消耗战。
那么,赵国拖不起。战事拖久了,赵国粮草难以接济,聚粮太急则有可能诱发动乱。也就是说,李牧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速战速决。
李牧要以最短的时间,驱逐秦军,取得胜利。
面对赵国内外交困,李牧制定了作战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先北后南。
李牧的作战计划,是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毕竟,北面的秦军威胁最大,它是掐断邯郸与代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番吾位于邯郸背面,有居高临下之势,又离邯郸不足百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邯郸南面有郸水、滏河,还有南长城做为依托。秦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攻到邯郸城下。
李牧手中兵力有限,为了打好这一仗,并分两路。
南路军由司马尚统帅,南下驻扎在郸水、滏河、南长城一带,固守不战,阻挡秦军前进。李牧亲率主力北上,对战北路秦军。
击败北路秦军,再攻南面之敌。这是李牧想到的最好的、最快,结束战争的方式。
随着,李牧率军北上,秦赵大战,又一次展开。
此战地点在番吾,也被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傲双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李牧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