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马屁题答好了,有起死回生的效果。
孟青云毕竟来自后世,经商的理念完全超过这个时代,糅合进去后世的经商理念,一下子拔高了这篇文章的出发点。
更可贵之处在于,孟青云不露痕迹拍了陛下马屁,使这篇文章在立意上又拔高一个层次。
杜茂才惊呼连连。
如果科考时写出这么一篇策论文,孟青云几乎能得满分。
趁先生心情好,孟青云突然道:“先生,我想参加明年的童试。”
授课起初,杜茂才就说了,他的目标是后年的童试,孟青云却想明年就考。
有枣没枣打两竿子试试。
多参加考试才能积累丰富的临场经验。
后世那么多高考生,哪个不是“冬考三九,夏考三伏”,不在考试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哪有你的985和211。
“按理说,半年时间要过童试,无疑是痴人说梦,但对你来说可能是个变数,明年参考,不是不可以考虑。”
杜茂才沉思片刻道:“不是我给你泼冷水,你的学业虽然突飞猛进,但与同科考生还是有很大差距,他们苦读了数年乃至十几年,积累的知识肯定多。千军万马在过独木桥,所以你考中的概率不大。但,后年考,你的时间充足,考中秀才的可能性非常大。”
孟青云一本正经道:“先生,我参加科考是为了积累经验,通过考试明白自己到底差在哪儿,然后查漏补缺,奋起直追。再说县试也耽误不了几天,如果县试过不了,我接着复习也来得及!”
这不是耽误不耽误时间的问题,这是节奏问题。
如果参加后年的童试,我们的复习就是一样一样夯实,将基础打扎实。
参加明年的童试就不一样,我们的复习就得涉猎各处,还得加快步伐。
被迫走马观花,基础不扎实。
杜茂才再次沉思。
良久,他道:“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咱们就努力一把,从明天开始,多加半个时辰,我们得适当做点模拟题,查漏补缺。”
次日课堂,杜茂才拿出一套试卷道:“今日开始我们做试卷,在试卷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补上这个缺口。我这儿有近十年的童试试题,做完还有我这几年收集的几十套模拟卷。科举之路任重而道远,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
熟悉的路数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