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的。
姜初月自然也知道香菇在古代是有香蕈的叫法,只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上面来。
冯里正答应了要帮忙,姜初月知道他做事靠谱,自然不用担心的。
回到租住的屋子里后,姜老爹和韩氏都上来询问她,姜初月让他们放心,事情都拜托了冯里正,冯里正答应去办。
至于找会种香蕈祖孙的事情,姜初月倒是没有和父母说,等找到请回来了后再说也不迟。
冯里正隔日就将姜初月租后山地皮的事情给搞定了,姜初月租的后山地皮每年给租金二十两银,由四个村子平均分。
写了文契,按了手印,交了头一年的租金,这事儿就成了。
几个村里的人都知道姜家租了后山的地要办种黑耳的作坊了,都盼着姜家尽快将种黑耳的作坊办起来,他们好进作坊做工挣工钱。
因姜老爹身子好了,好味轩就正式交给姜老爹了,姜初月暂时忙着办作坊的事情。
无非是雇了更多的村民们在后山多建了三处木料做成的木屋院子,以前建了一处木屋院子,是顾朗帮她照看的。
这几日姜初月都没有见顾朗上后山了,她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想到顾朗还是个读书人,时常也要出去应酬一下同年什么的,她也就按捺下了心里的担忧。
幸好顾朗一开始就培养了一批能独自管理黑耳生长的人,如今扩大种植规模了,姜初月就让这批人出来教导其他的村民们。
她并不担心黑耳种植技术被人学了去。
其实这些村民们淳朴的很,也不会刻意去学这些种植的技术,因为是分批合作的。
就算有人特意学了去,姜初月觉得那也是一件好事,种植黑耳的技术能流传更广总是好事一件。
可惜的是,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对称,想要流传的广,比较难了。
看东北的黑耳种植技术都没有流传出去就能知道了。
姜初月将黑耳作坊真正打理起来后的第三天,冯里正终于带来了好消息。
他说服了在镇上租住的那对祖孙,那对祖孙终于答应了要来木莲村投奔姜初月。
姜初月将人迎接到了她租住的地方。
这对祖孙,祖父已经是个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了。
孙子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祖孙两姓宋,老祖父介绍别人都喊他老宋头。
孙子叫宋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