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梭,太平天国覆亡三年后,轰轰烈烈的捻军起义也被疯狂地镇压了下去。
在这场大屠杀中,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李鸿章成了清廷百官和洋鬼子心目中的“盖世英雄”。从此,他走上了左右朝政的道路。
内忧既除,“大清”这个东方国度看似海晏河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悟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于是,这些“裱糊匠”们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办兵工厂、开新式学堂,后来还筹建了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水师。运动中,摇摇欲坠的满清王朝似乎有了一线生机。
然而,曾国藩却没有机会看到满清王朝“中兴”的这一天。中法战争前夕,刚过花甲之年的曾国藩积劳成疾,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支开了家人,把弱冠之年的孙子曾志强和外孙刘尽忠叫到病榻前,向他们吐露了一个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他又再三叮嘱两个已经考取秀才的年轻人,今后一定不能再参加科举,更不能步入仕途。否则,将会有杀身之祸。
两个年轻人不解其意,问其缘故。
曾国藩捯着气儿从喉咙里咕噜出一句话:“清清王朝气数尽矣!”
昙花一现,刚刚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洋鬼子卷土重来,屡屡犯边。
以小寡妇慈禧、李鸿章为首的“惧战派”战和不定,致使全军上下军心不一,战无不败。
甲午一战,清王朝被刚刚走上富强之路的东方蕞尔岛国小日本打败,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小日本以武力要挟清廷,“若不投降,将大举进攻北京”。
小寡妇慈禧闻讯,立即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议和大臣”,赴日办理投降交涉。谈判在马关岛的春帆楼上前后共进行了四次。
在国内一向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则完全是一副奴才相。他一会儿哭丧着脸说:“您总得给我李某人留些脸面吧,不然,我回国后会被国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一会又涎着脸求道:“您多少也让点吧,就算作是离别馈赠,您的大恩大德,在下没齿不忘!”
而小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却一直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他拍案而起,恶狠狠地指着李鸿章的鼻子说:“李大人,我看我们没有必要再谈了!我现在就去调兵进山海关,咱们到时候让枪炮去说话!”
李鸿章老泪纵横,颤抖地伸出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