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有了张帅的武力,对张帅来讲五十五个人与五个人杀起来没有区别。李铭才有机会做出选择。有一个村庄的刽子手,他们每个圆月之夜都有可能杀人。可这群刽子手却对自己很好。所以他需要为了这群刽子手杀人吗?需要为他们违背自己的原则吗?还是说遵从道义,大义灭亲呢?
此可谓幸福的烦恼。
如果是正常人或许会直接做出选择。杀人也好,认为与自己无关回去睡大觉也好。都是选择。他们甚至不需要将其当作选择题,因为他们的本身性格不会令他们看见另一种答案。自私的人不会想着救人,善良的人不会想着杀人。于正常人而言,没有选择题。
可李铭并非感性之人。在他心里,感情是可衡量的物品。
他将自己对村民的感情摆在秤砣一方,又在另一方摆上道德观,普世观。一会儿由于同情村民在左边加上砝码,一会儿又因不能包庇犯人而在右边添上等量砝码。秤砣摇摇晃晃,始终没有结果。
什么可以称为“正常人”?李铭一直认为符合普世观、道德观的才是正常人。从出生开始,你的父母、老师会不断教导你“如何成为正常人”。首先,你需要用双脚行走,吃饭要用碗筷。然后,你需要学习与人交流,学校的老师会告诉你“一个人该怎么怎么办,不该怎么怎么办。”他会教导你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他会再告诉你,国家的法律不可违反。而当你上了大学,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又会告诉你“职场禁忌”等等。
李铭已从这些记忆里总结出“做正常人的规则”。于他而言,他的人生正是一部扮演正常人如何生活的剧本。只要他遵守好剧本的程序,遵守人类社会的规则,不需要其他东西,他就能成为正常人。
可惜事实当真如此吗?若真如此,他也不必将“成为正常人”作为夙愿。
即使他按照剧本扮演的很好,他也依然不被认可,不被承认。要问为什么,正如很多烂片的演员都会背上莫名的骂声一样,如果剧本本身产生错误,那再好的演员也无力回天。
张帅用他那双眼睛盯着李铭许久,嬉笑从他脸上退去。从刚才李铭说完那句话后,他的直觉便在向他示警。
危险危险危险危险危险危险危险。
陷入矛盾的李铭并没有发现眼前的张帅也同样在面临选择。与他不同的是,张帅很快做出了选择。
正因张帅不纠结于人的选择,才能做出选择。张帅极为平静地向李铭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