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督长,弘亲王前日已经从天津赶回来了,回府不久,太后身边的小太监来福去了一趟亲王府,半炷香之后方出来。”
“今日弘亲王入宫为先帝举哀后,太后身边的首领太监夏东海传了太后的旨意要召见弘亲王,却让首辅尚任拦住了,说太后不宜召见外臣。之后太后又命夏东海再来传旨,说太后因先帝驾崩伤心过度旧疾发作,召见弘亲王是为延请天津名医入宫看诊之事,因为事关太后病体,顾命大臣没再拦着,弘亲王入慈宁宫商谈了约莫一炷香之后出来。”
“弘亲王出宫后径直回了亲王府,之后并未再出门,但其幕僚孙威及赵盛去了安国公府,谈至深夜方回。”
谢幼卿漆眸划过几丝冷光,果然不出他所料,太后这么快便开始拉拢弘亲王一党了,她急于掌权的心思是多么昭然若揭,四位顾命大臣有名正言顺的辅政之权,眼下政令皆要经过他们商议裁决才能下达,太后只不过代皇帝行谘商国事之权而已。
后党羽翼未丰,尚不能与他们抗衡,弘亲王手握禁军绿营,且在朝中有十足的威望,能团结元老重臣于一心,只有联合弘亲王,才有除掉顾命大臣的可能。
但弘亲王究竟会不会与太后合作?答案是有极大可能的,这要从弘亲王的生平和在朝中的特殊地位说起。
弘亲王与淳明帝皆是孝和皇后所生,但弘亲王才干较之淳明帝胜出不少,高宗皇帝在世时,亦十分钟爱弘亲王,但因淳明皇帝年长且有贤德之名,大臣多次上疏以立长不立幼为由请立太子,高宗虽迟迟未定太子人选,终于还是在淳明帝十五岁那年将其封为太子,但亦在封太子的同一道谕旨中将弘亲王封为亲王,可见其显贵的地位。
高宗皇帝驾崩时,亦在遗旨中令弘亲王辅助淳明皇帝理政。大雍朝历届王爷,皆散居于京城,挂闲职的多,有实权的少,更何况钦命为辅政王爷的弘亲王,这已是亲王超格的待遇了。
淳明八年,西北蒙古族鞑靼叛乱,淳明帝命川陕总督杨起为抚远大将军前去平叛,鞑靼军队异常骁勇,杨奇兵力不敌,被叛军连下数城,士气大挫,形势严峻之际,弘亲王自请率兵出征,仅用了不到三个月便大破叛军,立下赫赫战功,声震边陲,之后又推行赋税新政,令国库银两大增,是以弘亲王在朝中威望达到鼎盛,淳明皇帝颇感威胁,又因弘亲王性子急躁,行事不免有冒犯之处,兄弟之间便种下了失和猜忌之因。
淳明皇帝晚年因过劳引发头疾,不惜让继皇后批阅奏折参与政事,重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