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至此前路无忧,若是不能
用老人的话说:少年人的情意,就像是梗在心头的一口气,有时候说散就散了,可有时候,却淤堵其中,说不得三五年也就看开了,而修行中人,三五十载,三五百载,也就淡了,可有的人堵得的一口气,终生都难以化开,与日俱增。
这便是老人担忧之一了。
担忧之二则是生怕他这一口锐气被情之一字磨了个彻彻底底,往后少年若是为情所困,无法走出这一关隘,死了倒是一了百了,若是不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了?
一滩烂泥,扶不上墙罢了。
有此变化,不过是少年人被少女那副全然忘我之态所影响,也许是担忧往后以自己的天赋根骨,心性悟性,很快就被少女甩开,拼了命也难以望其项背罢了。
可老人总不能告诉他,以你的天赋根骨,加上天生带来的一口“浩然正气”,若少女无天大的际遇,若他没有跨不过的瓶颈,合该是少女难望其项背才是。
到时候,也许看着少女在山脚下挣扎,少年心中那一口气便自然而然也就消了。
这正是老人为何不当头棒喝敲醒少年的缘故,只是,想是这般想,算是这般算,有些事却还是要做的,譬如他既然为人师,自然要尽到为人师表的责任不是?
再者,既然要打磨少年的心性,眼下的情况,正是适合添砖加瓦,添上一口火气的时候。
故此,在少年走出书肆前,老人便早在书肆外等着了,等着少年沉默走出,老人将烟杆放下,吐出一口浓烟后,便朝着小镇之外走去,少年自然不傻,很快就领悟了他这位师尊的想法。
老人从头至尾一句话也没有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只将自己的责任尽到了,至于少年能够领悟多少,能够从中得到多少的益处,便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老人带着少年在小镇外的山头悠悠走了一大圈,几十里地,少年从一开始入山前的轻松,到爬山涉水中途,步履维艰,磨到了深夜这才走出了大山,待回到小镇时,原本白净的祥云靴子除了泥巴,便大半都是血迹了。
但少年却一声苦也没叫,他并非不懂世事的小镇少年。
其后十五天,风雨不歇,路途依旧很艰难,少年却咬牙跟了上来,从一开始双脚痛到险些哭出来,到后来,一点点缓过劲,就算一脚一步走的极慢,却从没有轻言放弃。
每当有放弃的念头,脑海中便闪烁天井院下,少女挥动苦竹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