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凡前世参观过炼油厂,接触过原油,几乎可以断定,柳秋生衣服上所沾染的黑褐色液体就是石油,但是为了进一步求证,他还是再一次下到井底,没有携带火把,以免发生意外,毕竟石油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被点燃,常规手段很难扑灭。
眼下正是晚上,十几米深的井底下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不过高不凡目力异于常人,借着井口上方照下来的微弱火光,便足以把井底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了。
这口井的井底不算大,直径也就一米左右,没有水,但从四周井壁的颜色深浅来判断,这口井原来是有水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干枯了。
高不凡用脚拨开铺在井底的一层枯枝败叶,发现底下竟然有一条裂缝,约三指宽,二三十公分长,可以看到裂缝中盈满了那种黑褐的粘稠体,显然,柳秋生尸体衣服上所沾的就是此物。
高不凡心中一动,从衣袖上撕下一块布条塞到裂缝中,将里面的黑色液体吸光,但是片刻之后,石缝中的黑色液体竟然又慢慢满上来了,很明显,这地底下十有八九是一块油田,而且是极容易开采的油田,高不凡不由激动了一把,只是一想到现在是工业化程度几乎为零的隋朝,顿时又冷静下来了。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后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几乎各行业都离不开它,但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封建农耕社会,这玩意却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价值差不多为零。
事实上,我国最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关于石油的记载了,《汉书》中提到“高奴有洧水可燃”,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则这样描述:“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古人将石油称为洧水、肥、石脂和石漆等,直到宋朝人沈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石油。
石油在我国古代虽然发现得很早,但几乎没啥应用,因为这玩意产量少,烧起来还呛人,意味极不好闻,而且浓烟滚滚,所以人们宁愿用植物油和动物脂胭炼油来照明,也不使用石油。
但是,一座露天,且极容易开采的油田在高不凡看来还是十分有用的,可惜却在高句丽境内,若是在大隋境内,他肯定设法把这块地搞到手,然后再想法办炼制煤油汽油什么的,以后光靠卖灯油就能赚得盘满盘流了。
至于现在嘛,弄点石油来行军照明,制作简单的火箭和燃烧弹还是可以的,所以高不凡打算明天让人搞些陶罐瓦瓮什么的来装上百来斤,接下来或许能派上用场也说不定。
井里既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