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买!”
王世川贩运木材,每天都来往穿梭于大别山的内山和外山之间。
但如此偏僻的山旮旯,他还是第一次进来过,也不禁为老父亲的日常生活担忧了起来。
“你们不要担心!你老子我这辈子啥苦没吃过啊!在这红石湾小学我肯定能多活几年!呵呵,世川!你下次过来给我带一套木匠工具,我有用处!”
重新恢复教书先生的公职,令王元初充满了斗志和激情。
人人嫌弃的生产队猪倌,成了受人尊敬的一校之长。
人生机遇的如此变化,生活上再大的困难,在刚刚翻身解放的王老先生看来,也不算个事了。
父子俩谈笑之间,已有教工热情前来,接下王世川肩上的挑子,迎接他们的王校长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王元初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也是教师生涯中断二十年后第一次履行公职,令他百感交集。
他发现红石湾小学的处境和困难,远比先前想象中大得多。
全校连他在内就四位员工,其他三人都是民办教师。
小车老师是个女娃,红石湾大队书记的闺女,两年前刚刚高中毕业。
吴老师和张老师,都是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老同志了。
先前主持学校工作的吴老师,向王元初简单汇报了学校的一些情况。
全校目前总共有四十多个学生,五个年级,但这些年来基本上没有向区里的初中输送过几个生源。
绝大多数的娃们念书就是小放牛,隔三差五过来一趟混混日子,还没到小学毕业就全都辍学了。
学校校舍的后面,有五六亩山地的学田。
当年小学初建时,大队负担不起教育经费,就把这片山地划给了学校,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半农半学,以此来保证学校里日常的开销。
那个时候的乡村中小学,好像都有学田,五亩十亩的不等,这也是从旧时代保留下来的一种传统。
既可为学校食堂提供蔬菜和粮食,也让学童们有了一方劳动实践课的基地。
让他们自己动手,全程参与耕耘、种植、收获的全过程,小小年纪就能懂得稼轩之苦。
这种学田制度在过去的年代里教育意义不大,农家孩子放学回家,没有不做家务农活的。
但在当代,娃们离祖先留下的农耕文明越来越遥远了,正是学田制度在文化传承、培养学童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