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后, 吏部任命的各科进士们陆续进入朝堂之中。这其中,对这些新进士该授意何等官职,入哪里任职都需要商讨,也要闻衍亲自点头批准, 闻衍连召吏部、户部等大臣连议多日, 还未商定妥当, 新进士在会试后, 如今多数暂留京城, 也有人已经离去,只等朝堂发下去的任职文书便要走马上任了。
闻衍本不打算见后宫嫔妃的, 只良嫔来的突然,何况良嫔向来谨慎小心, 偏居一隅,与世无争,轻易不出她的瑶华宫,她来指不定是正事。直到良嫔捧着抄录好的一摞佛经进来,忙于前朝的闻衍才反应过来,太后的生辰快到了。
这段时间他只去永寿宫坐了坐, 母后却从来没提过一句,连永寿宫伺候母后的那些宫人也没在他面前多嘴过一句, 现在想来,是母后知道前朝事忙, 特地交代了宫人不许在他面前提起的。母后向来贤惠, 是为女子模范, 位及皇后之位时便提倡节俭,穿戴用度从不奢靡,闻衍俭以养德便是深受高太后影响。
闻衍因着这份慈爱心里生出些许内疚来, 心中淡淡的暖流涌过,想母后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宫简居,召后宫嫔妃们缩衣短食,如此还记挂着天下百姓,没曾想她一番心血,省下来的银两都进了别人的荷包,供养别人穷奢极欲了。
闻衍招了杨培近前。
宫中宴会向来是薛淑妃负责,便是陛下不吩咐,单只看陛下虽然人未到,但但凡有上贡总是头一个奉给永寿宫,薛淑妃就不敢懈怠半分。
她办宴早就信手捏来,往前太后的宴也是她办的,太后早前派人传过话的,叫她不必铺张浪费,办上几桌当家宴就行了,此前旧例就是这样准备的,在御花园旁的荣华殿里举行,宫中嫔妃们同太后祝贺,太后娘娘出来见一见嫔妃们便回了永寿宫。这回听前边的意思,陛下有意给太后娘娘大办一下,要宴请宗室皇亲们,淑妃把往年的定例一推,重新罗列了名目送到了内务处。
内务处的总管接到名单,只单看那上边的罗列就忍不住冒出了冷汗。内务处的账上银两记的都是虚的,实际上如今内务处压根拿不出这么多银子,这也是他们内务处多年的亏空造成的,年年如此,是以他们就在账目面上做假,反正贤妃娘娘深受皇恩,又无人来查账。要补上那些银子,其实也容易,只要在各宫的吃穿用度上省一省,这银子自然就回来了,偏生前段时间贤妃娘娘又看上了烧制的三色青釉,把银子给花得所剩无几了。
内务处总管苦着脸,把名单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递给宫人:“去查查看,这上边的东西能找出来几样。”
宫人拿着名单去了,找了一日才回来,仔细禀报了:“上边需要的东西库里只有积年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