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并委以重任,他希望蔡景历能帮他复兴陈朝。
由于过度的抑郁和忧思,再加上吴明彻本就患有的疾病(背疮),吴明彻一病不起,就在徐州之战结束的当年,吴明彻病逝在了长安,享年六十七岁。
太建北伐就此结束了,我们也有必要来谈一下天下大势,什么是天下大势?罗贯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时的天下大势,就正处在分久必合的节骨眼上。
太建北伐,在南北朝历史上,并不算很著名的战役,也常常被人所忽视,但是,这场战役的意义却是重大的。
吴明彻被擒后,翌年,即公元579年九月,以韦孝宽为首的北周大军再次征讨淮南,并顺利攻克淮南重镇寿春(寿阳),江北之地也纷纷纳入北周版图,一直到了年底的十二月,江北之地悉数成为了北周的领地。
对于北周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陈朝再也没有实力与之争锋,统一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而此时,距离隋朝建立,只差一年零两个月。
如果说,侯景之乱奠定了南北朝北强南弱的格局的话,那么,太建北伐的意义就在于,促成了统一之势。
也许你会问,曾经的前秦以及北魏,都曾统一北方,强盛一时,为何他们没能统一天下?
我的答案只有两个字,矛盾。无论前秦,还是北魏,他们虽然表面强盛,但国家内部却是危机重重,矛盾激化,尤其矛盾,这是贯穿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大问题,攘外必先安内,不是没有道理。
而北周的强盛,已经不再是表面化的,它有稠密的人口,有繁荣的经济,有先进的治、军事制度,民族也已缓和,因而,北周的强盛是内外兼备的。
而反观南方的陈朝,此时的陈朝,在南朝的历代国家之中,是最弱小的一个,经过太建北伐的惨败,更是经济凋敝、兵疲民弱,陈宣帝本人更是志大才疏。
由此可见,统一已经成为天下大势,已经成为历史的主流。
从14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对此,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此时的中国已经接近南北朝的尾声阶段,这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个巨人就是宇文邕,因为只有宇文邕才有能力一统天下,但是,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宇文邕并没有成为这个巨人,真正成为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