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出门跟人吹嘘了。
而对朝堂上的众朝臣而言,这场大捷,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自然是欢喜于这场大捷所代表的含义。
毕竟,能位居朝堂,皆是官场人精,又岂会看不出这场战争背后的战略规划。
如今,初战告捷,势不可挡,亦是清楚意味着那个宏伟的战略规划,亦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仅仅是这最开始的一步,这也远比以往朝廷费尽心机各种谋划操纵带来的效果,要强得多!
毕竟,没有实力军威撑着的谋划,始终少了几分底气!
至于忧愁者,原因,那就多种多样了。
有忧虑镇北侯威势更上一重楼,担忧未来的,也有担忧自身利益者,更有满怀仇恨者,种种,亦是难以统计。
不过,不管如何,初战告捷,亦是彻底压下了朝野对于这场战争的反对之声,再加之朱由检的压制,大明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亦是被勉强拧成一股绳,正式为这场真正开始发力起来。
就事实而言,这场战争的规模,亦是完完全全算得上一场国运之战!
京军,蓟镇,宣府,大同,以及辽镇,东江镇,以及那附庸而来的蒙古部落。
这场战争,直接或间接参与此战的兵力,俨然已经高达二十万!
这等战争规模,俨然不输万历三大征的任何一场战争,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在李修的战略规划中,直接参与此战的,也就只有他亲率的三万京军铁骑,与八千蓟镇骑兵,还有归附的蒙古诸部。
至于剩余的大军,除非天降机缘,有不可错过之战机,亦或者辽镇堪用,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后金,不然的话,其余调动的大军,也不过起到一个威慑作用,跟一场演练无异。
当然,这一点,除了朱由检以及李修,还有几名心腹将领之外,是无人得知。
如今朝野天下,乃至于蒙古后金,皆只知道,镇北侯这是要一战功成,打一场国运之战,彻彻底底的覆灭后金。
史官笔下,也只会记载,在这崇祯二年,大明举国之力,动员近二十万大军,由镇北侯统领,欲平定草原,覆灭后金。
而真实的战略规划,注定不会为世人所知。
但对参与此战的京军兵将而言,他们可不知道什么战略规划,他们只知道,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严苛的纪律,以及一条还算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