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铸死,接着又是常委员长发动内战,直到48年年初,京钢才重新出铁。
同样是位于京城的娄氏轧钢厂,因为作为原料的钢锭不足,无法满负荷开工,工人数量从鼎盛时期的三千多人,缩减到了不足千人。
为了恢复生产,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大量地涌进京城支援建设,其中的大部分人员后来都留了下来。
比如娄氏轧钢厂不仅很快恢复鼎盛时期规模,还扩建了几个车间,公私合营后改名红星轧钢厂后,政府又划拨了一堆配套工厂,包括下辖各分厂、学校、医院、宾馆、疗养院等单位,人数已经过万人了。
一万人是什么概念,就拿江大军所在的南锣鼓街道办(实际上是交道口街道办,电视剧里这样设定),此时人口也不过两万余人,轧钢厂职工加上家属人口直接比整个街道办管理的人都多。
这么多人短时间大量拥入京城,住房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不是后世,随便可以建设一个雄安新区。
58年的时候,政府专门为此出台了一个经租房政策,凡家里超过15间住房或者总面积超过225平米的住所,一律强制出租。
家里超过15间住房或者总面积超过225平米的都是啥人啊?不是地主老财,就是资本家买办,或者前朝军阀,再就是前前朝的遗老遗少。
但这之前租房已经是普遍的事情了,经租房政策只不过是把租房制度化以及强制化。
江大军居住的70号院就是这种情况,聋老太太、刘海忠、阎埠贵、许贵、贾东旭、陈木匠6户都是院里的老住户。
对了,许贵就是许大茂老爹。
至于江敬堂跟何大清则是趁京城被解放军大军围困,大户人家准备跑路时候割了大户的韭菜,低价购入的房产。
何大清是个狠人啊,直接把老财主家的主屋给买下来了,江敬堂喜欢实惠,同样的钱多买了一块空地。
只是,地主老财的老韭菜哪是那么容易割的。
四合院剩余大部分房子没等卖出去,房东就全家移民海外了。
不是房东要价太高,而是房东只要小金鱼,法币这东西都快作废了,擦屁股都嫌晦气,谁还要这个。
四合院里其余住户都是后来被政府陆续安排住进来的,房租也是要交的,不过因为房东本人及家属不在大陆了,只能先给他攒着啦。
本地人歧视外地人,城里人瞧不上乡下人,花钱买房的人看着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