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六十年代社会治安比八十、九十年代强上不少,但小偷小摸的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有专门干这个的扒手,老京城俚语叫‘佛爷’,业余的也有,比如院里的棒梗,棒梗的开锁技能还是傻柱教的呢,说明傻柱至少也接触过这些东西。
菜票最好办,拿钱换,五分钱一顿,赵秀英直接甩出两块钱,早早地放进纸袋了。
按说,像江敬堂一顿八两这么个吃法,一个月45斤粮食也不够他吃的。
按当下京城户口粮食定额标准,成年男性每月28斤粮食,女性26斤,婴幼儿学生按各类相关规定执行,重体力劳动者每月粮食定额最高可达45斤。
比如江大军现在是高中生,粮食定额每月31斤,江敬堂是轧钢厂一线工人,按煤炭钢铁行业一线工人每月定额45斤执行。
豆芽最惨,只有16斤每月,当然随着年龄增长,粮食定额也会增长的。
而且这粮食不是一种,而是分好几种发放。
每月粮食定额的40%是细粮,就是一毛八分五一斤的85粉白面,20%的是一毛四分七一斤的早籼稻米,另外40%才是众人熟知的粗粮,也就是一毛一分二一斤的玉米棒棒面。
一道小学数学题,已知上述条件,求每斤粮食的平均采购价格?
答案:0.1482元。
国家的本意是让每个人都能吃到粗粮跟细粮,做到公平公正。
但现实问题是,有的人吃不起细粮,有的人吃不惯粗粮。
前文提到过秦淮茹一家每月去了粮店采购棒子面的消费共13.44元,但要按照粮本提供的粮票去采购,成本就飙升到了17.78元。
加上每月两块钱的菜钱以及贾张氏每月三块钱的买止疼片的药钱,光吃这一口至少就22.78元了,秦淮茹每月工资才27.5元,怎么可能养活得了家吗?
怎么办?
当然是找人把细粮粮票换成粗粮粮票,哪怕一比一换也行,反正只要你做的不是太过分,粮店是认票不认人。
问题是跟谁换?
大家日子都不宽裕,不可能都败家似的每天净吃白面细粮了。
剧里秦淮茹一家一直都是棒子面窝窝头,说明是有门路的。
什么门路?
当然是前文提到过顿顿吃大白馒头的许大茂、娄晓娥一家了,主要是娄晓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