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基础。
年轻一代的士兵们也在快速成长,他们从参军起就开始受到兴汉军思想的影响,技战术更是完全为了适应兴汉军的武器装备,身上也没有什么陋习,有更高的可塑性,未来将是兴汉军的主流。以后像周智义这样有知识的新式军人将是兴汉军重点培养的对象,完成从旧式军队到新式军队的彻底改造。
为了培养兴汉军民众的尚武精神,农村和城市里、坊、工厂还有专门配备的民兵指导员,在闲暇时组织民众进行训练。这些民兵除了可以协助维持当地的治安外,必要时也可以组成军队拉上战场。如果民兵指导员在平时发现有军事天赋的苗子,也可以行使权力向军队推荐,为军队补充优秀的军人。
得益于良好的军民关系和兴汉军对军人精神的重铸,当兵在济州岛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事情,而且也非常有前途。对于缺乏出身门路的普通百姓来说,军队是一个很好的上升通道。
兴汉军中对于军官的培养和晋升是有严格标准的,目前执行的也非常到位,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在这样公平的环境下,肯定是有机会脱颖而出的。目前兴汉军中的大多数中下级军官都是从普通民众出身的士兵中提拔的,分布的也非常广泛,论资排辈的情况很少在兴汉军中发生。
即使是最开始跟随鲁若麟的那帮老兄弟,实在不堪造就的也有几个人,早早就被鲁若麟安排出了军队,在工厂里谋份轻松的差事,将位置让给了更有能力的后来者。
当这些移民家庭里有儿子或者兄弟当上了兴汉军的排长、连长甚至营长的时候,在这个家庭的眼里,那就是从平民变成了官绅。哪怕其实只是多了一些钱财上的收入,实质权利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在他们看来依然是改换门庭的象征。
更何况当地官员确实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或多或少的照顾,这是永远无法避免的人情世故,更加加深了百姓的这种优越感。当这个现象大面积出现的时候,对于渴望当官的华夏人来说这无疑就是一条登天捷径,参军的热情自然高涨。
所以大明那种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在济州岛是完全没有市场的,更何况退役或者伤残军士的回乡安置政策又在火上舔了一把油。
退役士兵一般都会参与到本乡本土的管理工作中来,视能力和功劳做兼职或者专职的管理人员。伤残士兵也会视劳动能力的丧失情况分别给予安置,从安排简单轻松的工作到直接赡养,保证士兵后顾无忧。
这样的政策在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