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平之的舅舅擦肩而过后,乔衡不曾再遇到认识原主的熟人,一路平安无事的来到了顺天府。
金柝此前何曾见过一朝之都的繁华,城中商铺林立、鳞次栉比,车如流水马如龙。又恰值会试来临,大江南北的文人才子汇聚此地,满眼都是花天锦地,脚下俱为软红香土。
也就是在两人来到顺天府后,金柝才有些相信乔衡以前大概真的是北直隶人。因为阿兄看起来对这里太熟悉了,就好像他早已来过这里无数次,更对这屋舍俨然、车马骈阗的景象司空见惯,行止间不见一星半点的陌生。
而他这个之前真正从不曾来过此地的人,还没过多久,就已经因城里的团花锦簇看迷了眼。
乔衡没有像以往那样带着金柝留宿客栈,而是轻车熟路的找了一所会馆住了下来。
会馆与客栈、旅舍不同,会馆主要招待同乡之人,住客多为应考举子,或是暂时留京的缙绅、商人,比之人来人往的客栈要更为安全清静。
入住会馆时,乔衡顺手登记了个姓名,那掌柜接过簿子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脸上的笑意变得更为真切,他说:“我家馆长早就在算着日子了,今日总算把解元公给盼了过来!”
金柝闻言只以为两人早就相识了,有一定的交情。私底下他问了问他乔衡,却不曾想到乔衡很直接地说:“并不认识。”
虽是互不相识,但乔衡完全不怀疑,他在来到顺天府之前,会馆里的主事人就已经把他的姓名、年龄、详细籍贯给打听清楚了。
无非是因为他是本省上一届乡试中的解元。
这个时代的人重视“同乡之情”,创建会馆的初衷逃不过“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句老话,既方便了家乡人,又是一种变相的政治投资。
会馆里招待那么多举人,总有人能考上进士。而他这个解元,则更加被人寄予厚望。
以明朝为例,举人考中进士的平均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九。然而,如若这个举人身为一省解元,以他的水平考中进士的几率则会直线上升,哪怕是云贵地区,录取率都有百分之二十多,而浙江这等科举大省,会试录取率甚至能高达百分之七十。
这些事情乔衡无意向金柝多加解释。
他与自己不一样,对方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少年,这个年纪的男孩心性跳脱没有定性,在旁的事情上费的精力多了,耗在武功上的心思就少了。
因此,很多时候,除非金柝主动追问,乔衡很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