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人上,李瑄没有瑕疵,他认为李瑄没有反叛的理由。
现在李光弼似乎明白,李瑄拜相所做的一切,就是理由。
他在营帐中踱步,看起来焦躁不安,表面上在骂安禄山,实际上心中已经有决定。
“可我们都是圣人封的元帅,被寄予厚望,难道要我们也背叛圣人吗?”
郭子仪唉声叹气地说道。
他也知道李瑄的神威盖世,但他不想看到李瑄大权独握,甚至成为皇帝。
虽然国家还是大唐。
但小宗代替大宗,礼制名存实亡。
“秦王和安禄山一比,虽唉,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我虽是胡人,却也懂得天策上将和秦王的含义。”
“但我世代为唐将,大唐是我的国家,既然国家下令,我肝脑涂地便是。像周处、祖逖一样,即便战死,也能名留青史;如果后退,会是不尊军令被杀的结局,无法死得其所。我相信秦王是民心所归的。”
“就这样吧,不论郭帅是否同意,我都会带着士卒出井陉,进攻赵郡。”
李光弼向郭子仪表达他的决心。
“李将军都这样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若平定叛乱后不死,功成身退便是!”
郭子仪拍了一下大腿,站起身来。
二人一商计,出井陉布局战斗,旨在一举收复河北,策应朝廷。
在进入井陉之前,郭子仪、李光弼在一起对军队进行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他们明确国家大义,表示服从天策上将的军令,不久后,天策上将会派遣使者运输金银珠宝,按照军功奖励将士。
全军都十分振奋。
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麾下猛将如云。
如仆固怀恩、王思礼、李国贞、李光进、张昕、宁景璿、吕鸣岳、杜从政、唐朝臣、窦觎、陈回光等。
在分配将领领军的时候,每一支军队都能严格执行军令。
五月下旬,李光弼和郭子仪率领军队肃清了常山、赵郡的叛军。
九门城之战余威还在,一连十几个县向唐军投降。
随后,李光弼、郭子仪攻击博陵郡,连下数座堡垒,到达史思明驻守的定州城。
一番试探攻击后,李光弼和郭子仪得知叛军的援军到来,准备暂且放弃攻击,向常山撤退。
表面上是因为无法攻破定州城,又得知燕军援军而来的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