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是简单而直白地揭示了皇帝的三大志向。
中兴。
中兴。
还是中兴。
张宏听皇帝问及此事,连忙回道:“回陛下的话,纸面上的事,大多拟好了。”
“司礼监跟礼部早先便行了风水堪舆之事,挑了几处地址,以及动工的日期;修建殿阁的钱,户部与内帑更是争相出资;只是具体选址,如今司礼监与礼部有些分歧。”
“内廷的意思,还是效凌烟阁之事,建在宫里,方便陛下祭祀。”
“礼部则是想建在宫外,太庙一带,方便群臣与百姓吊唁。”
朱翊钧仔细听完,摇了摇头:“那就建在宫外罢,朕多走两步就是。”
这种性质的楼阁,就是要瞻仰的人越多,才越珍贵。
放在宫里闲人免进,反倒不太好。
至于说祭祀说得好像皇帝会兢兢业业亲自祭祀一样。
张宏闻言,躬身应是。
朱翊钧看了张宏一眼,半开玩笑半认真道:“大伴若是有意,也未尝没机会列位其中。”
张宏一惊,忍不住抬头看向皇帝。
却见皇帝埋头喝粥,并未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
张宏默默低下头,思虑万岁爷是在敲打自己,还是勉励自己,一时有些心乱。
朱翊钧有一搭没一搭问着张宏宫内宫外的事。
很快便吃完了早膳。
这一会的功夫,早色倒是已然透亮。
同时,这也象征着皇帝开始了难得休闲的一天。
早膳后,朱翊钧例行散步小跑,活动身体。
一路跑跑走走,顺路来到了元熙延年殿。
给李太后请安,是很治愈的事——主要体现在李太后如今对皇帝的态度,非常能满足情绪价值。
朱翊钧给李太后绘声绘色地重复辩经当日的场景。
后者时而惊讶,时而夸奖,偶尔还将命妇们的评价复述一二。
朱翊钧也照顾受众,对当日的内容,他是一点也不提,而儒生们的反应,他则是大书特书。
不仅李太后听得入神,甚至刚刚开蒙的弟弟妹妹,都张大嘴巴,崇拜地看着皇帝。
又陪李太后拉了半个时辰家长里短。
朱翊钧才起身告退离去。
随后,他又一路散步去了乾光殿,给陈太后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