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杀得四散奔逃,许多人丢盔弃甲,绝望地试图趟过湍急的河流,或扑入河中,任凭冰冷的水流将他们带走。
雷鸣声中,士兵的呐喊和水声汇成一片,直到一声声“投降不杀!”的口号从四面八方响起,才有人在这泥泞与绝望的炼狱中,选择放下武器,屈膝投降。
那时,在西奈山的上帝面前;
在以色列的上帝面前;
大地震动,诸天降雨。
神啊,你降下大雨,使他的仇敌四散,叫那恨他的人从他面前逃跑。
他们被驱逐,如烟被风吹散;恶人见神之面而消灭,如蜡被火熔化。
——诗篇第68篇节选
雨淅淅沥沥下着,在巴利安他们清理战场的同时。
盖里斯也领着一些人,在这冰冷刺骨的冬雨里,开始攀登塔博尔山。
塔博尔山,山高575米,高低落差450米,作为天兄显现圣容的神迹之地,塔博尔山在基督教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可以说是一处圣山。
无论是塔博尔之光、又或者后续胡斯战争中作为胡斯追随者的塔博尔派。
其名都源于塔博尔山这么个地名。
盖里斯的相当多神学理念,其实也来自于塔博尔派。
塔博尔派的思想有这么几条:
建立没有特权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教会公社;
没收贵族、骑士和地主的土地,取消农奴封建义务;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民族自治的共和国;
大幅简化弥撒和神圣仪式,除圣餐外,只保留婴儿洗礼一项;
提倡简朴的基督徒生活,反对娱乐;
反对变体论与炼狱说,反对崇拜圣徒和圣徒遗物;
提倡神职人员与世俗普通信徒同领圣杯;
相信千禧年和基督复临等。
在天主教的弥撒仪式中,寻常信徒通常来说只能吃圣体,也就是只能吃饼。
而塔博尔派要求一起喝圣血,也就是一同饮酒,也就是所谓的同领圣杯。
不过胡斯战争中的圣杯派,其实是另外一个派系,亦称为乌特拉奎派。
相较于激进的塔博尔派,圣杯派主张宗教上的温和改革,尤其是允许普通信徒享用圣杯,并且倾向于与天主教会达成某种妥协,追求相对的和平。
胡斯战争的结局,可以说就是又一次历史的重演。